1、丙二酸二乙酯和醇钠的醇溶液作用生成正离子,再和4-二溴丁烷作用生成2-环戊基丙二酸加热脱羧,即可制得环戊酸。环己酸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可用于合成抗孕392药物和治疗血吸虫新药吡喹酮药物等;还可用作硫化橡胶增容剂、石油澄清剂。
2、接下来进行环合反应,将氰苄加入干燥的反应锅中,慢慢加入1,4-二溴丁烷,生成1-苯基-1-氰基环戊烷。随后进行水解步骤,向反应锅中加入水,在搅拌下加入硫酸和1-苯基-1-氰基环戊烷,反应生成1-苯基环戊烷羧酸。氯化过程中,将1-苯基环戊烷羧酸溶解在无水三氯乙烯中,加入三氯化磷搅拌反应。
3、丙二酸二乙酯和醇钠的醇溶液作用生成正离子,再和1,4-二溴丁烷作用生成2-环戊基丙二酸。加热脱羧,制得产物环戊酸。
1、在乙醇钠的催化下,己二酸二乙酯发生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反应,生成环戊酮-2-甲酸乙酯。由于产物的酸性比醇钠更强,所以它一经生成就会与一分子醇钠反应得到烯醇钠盐。如果要得到环戊酮-2-甲酸乙酯,需要用乙酸酸化反应物使之被质子化。同样由于这个原因,乙醇钠需要加入稍大于一个当量才行。
2、“现加银氨溶液,只有醛反应,再加氢氧化铜溶液,只有脂肪醛反应,而苯甲醛不反应。2—戊酮是甲基酮类,能发生碘仿反应,加碘的氢氧化钠溶液,2—戊酮生成黄色沉淀,而环戊酮不反应。
3、建议你这样试试看:己二酸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生成己二酸二乙酯;乙醇钠作用,成环生成2-氧代环戊甲酸乙酯;乙醇钠作用,与碘乙烷反应,生成乙基取代物;碱性酯水解,并酸化生成相应的羧酸;加热脱羧,得到目标结构—α-乙基环戊酮。
4、根据题给流程图知,环戊烷经反应1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戊烷,一氯环戊烷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环戊醇,环戊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戊酮。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Cl 2 /光照;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3可用的试剂为O 2 /Cu。
环戊酮(也称为己酮)与碱性条件下的乙酸钠(NaOAc)可以生成1-环戊烷基环戊烯甲基酮。具体反应如下:环戊酮+乙酸钠→1-环戊烷基环戊烯甲基酮。
首先在混合物溶液中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其次过滤分离,分液,油层即为环戊烯。最后白色沉淀用稀盐酸处理,析出油状物,分液,油层即为环戊酮。
合成了2-甲基-环己烷-乙酸- 化合物(2)的合成,是他设计的甾体全合成中CD环的模型试验。事实上巴赫曼(Bachmann)等在此后5年合成第一个天然甾体产物雌马甾酮(equilenin)的途径就部分地采用了庄长恭的方法。
1、从1-甲基-2-乙酰基-环戊烯-〔1〕,通过麦可(michael)加成,他和他的学生们合成了2,4-二氧代-8-甲基全氢茚,并进一步氧化成顺式和反式的2-甲基-1-羧基-环己烷-乙酸-〔2〕。
2、—戊酮生成黄色沉淀,而环戊酮不反应。”以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为缩合剂,在三乙胺存在下由3-(2-环戊酮基)丙酸及3-(2-环己酮基)丙酸分别同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2-环戊酮基内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a)及N-(2-环己酮基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b)。
3、己二酸加热得到环戊酮,庚二酸加热得到环己酮 ③通过酰氯和有机锂试剂直接合成。将羧酸与亚硫酰氯,五氯化磷,三氯化磷等作用转化成酰氯,然后酰氯与有机锂试剂(包括甲基锂,二烃基铜锂,正丁基锂,苯基锂等)作用即可得到酮 ④通过羧酸酯与等摩尔量的格氏试剂反应。
4、空间位阻。环己酮和2己酮都带一个正电基团,所以考虑的就是空间位阻了,我不是很确定到底谁的空间位阻大,但是如果是2己酮位阻的话,我觉得2己酮的羟基碳带一个甲基和一个丁基,使羟基碳由sp2杂化转为sp3杂化,增加了空间拥挤程度,烷基越大越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