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酸肌酸,中文名为N-[亚氨基(膦氨基)甲基]-N-甲基甘氨酸,其英文名称为phosphocreatine,化学式为C4H10N3O5P,分子量为211131。它在肌肉和其他可兴奋组织如脑和神经中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存在,是能量储备的一种形式。
2、disodium salt而知名,CAS编号为922-32-7。它在中国市场上也被称为磷酸肌酸钠,对应的英文名称是Creatine phosphate disodium salt。另一种常见的名称是Disodium Creatinephosphate。EINECS编码为213-074-6,用于标识它的化学品特性。
3、CV一般指的是循环伏安。这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技术,常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反应机理和电极性能等。CV测试通过记录电压随时间变化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取关于电极反应的重要信息。CP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医学上,CP常指磷酸肌酸。
关于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的基本信息如下:产品编号为STY082,这款化合物以其中文名称——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而知名。它还有其他名称,包括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和BIS-TRIS。
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是一种关键生物分子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领域。它作为缓冲剂和络合剂,被用于蛋白质纯化、药物合成和高分子合成。BIS-TRIS物理和化学性质独特,包括低熔点(80-82℃),分子量1515,白色晶体,易溶于多种溶剂,pKa值为2,呈中性。
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角色,作为缓冲剂,维持溶液pH值稳定。BIS-TRIS含有两个N-羟乙基和三个N-羟甲基,具有高溶解性和稳定性,室温下可稳定保存。其低黏度,便于制备与纯化,且低离子强度,有利于保护蛋白质活性。
BIS-TRIS-HCL是一种化学产品,其产品编号为STY083。它的中文名称是双(2-羟基乙胺基)三(羟甲基)甲烷盐酸盐,又被称为Bis-Tris-Hcl。在英文中,它的名称为BIS-TRIS HYDROCHLORIDE,还有另一个英文别名同样为BIS-TRIS HYDROCHLORIDE。
二(2—羟乙基)亚胺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分子式: (HOCH2)3CNH2 TRIS是一种最常用的生物缓冲液,常配成PH值为8,4,0,8。其PH值随温度变化很大。一般来说,PH值每升高一度,PH值下降0.03。
利福喷丁胶囊的药理作用机制与利福平相同,是通过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的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使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然而,动物实验表明,该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且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种快速、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来测定血浆中的利福喷丁浓度。实验采用的设备包括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威玛色谱数据工作站,色谱柱为ZORBAX SB-C,以及来自四川I乐山三九长征药业的利福喷丁胶囊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提供的利福喷丁对照品。
利福喷丁胶囊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表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缓慢且不完全,且吸收程度有限。健康成人服用4mg/kg剂量后,血药峰值浓度平均为13mg/L,血消除半衰期为11小时。若增加剂量至8mg/kg,则血药峰值浓度平均升至5mg/L,血消除半衰期也相应延长至19小时。
国内外关于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的文献记载较少,并且方法繁琐,操作费时,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RP.HPLC法,以检测血浆中利福喷丁的浓度。
CH3COOCH2CH3,一共有三组氢,连C=O的甲基为甲峰,在2左右;连O的CH2在4左右,被相邻的甲基裂分为四重峰;最右边的甲基在1左右,被相邻的CH2裂分为三重峰。下面是标准图谱,标示很清楚了。
这三种氢还是比较好分的,其化学位移从小到大分别是,酯羰基邻位氢,连氧的碳上的氢,双键碳上的氢。2,裂分就是说几重峰的意思,这几个峰都是单峰,没有裂分。峰面积就是峰下面包含的面积,一般要做谱的时候积分,你这个比较对移,每个峰面积都是一样的。
NMR (CDCl3): δ: 4, 6, 0, 6;在氘氯仿为溶剂的核磁共振测试谱图中,三个甲基氢的化学位移分别是:4,6,0 ppm;一个芳香氢是 6 ppm。可见:咖啡因的氢是四类,3个甲基的每个甲基 CH3中的3个氢是等价的、但三个甲基互相不等价,信号出现在三个地方。
选D 单峰表示没有偶合裂分。3的位置,又是9个H,肯定是3个化学环境一样的甲基,一般来说就是叔丁基;2苯环区有5个H,很显然是单取代的,这个也可能是单峰,也可能是两组峰比例为3:2。A有四组峰,B有5组峰,C有5组峰。
首先四张图,可以看出前三张是用氘代DMSO,后一第用CDCl苯环区就不说了。
如果分辨率高一些的仪器,可以看苯环上H的不同化学位移。老仪器往往分不开,表现在谱图上是单峰;而教科书上经常用的都是老仪器做出的核磁氢谱,所以常常就是单峰。实际上应该是多重峰,只不过出峰都比较接近,重合在一块而已。
所谓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就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C)5碳位以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允许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表达。其主要形式包括从头甲基化与保留甲基化。植物中的DNA甲基化在应对环境变化时能改变基因组结构,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在植物中更为复杂,包括CG、CHG、CHH三种形式的甲基化。
值得注意的是,DNA甲基化具有遗传性质,因为DNA复制时,甲基转移酶会将新合成的DNA链上的相应位点进行甲基化,确保这一特征得以传递。这种DNA修饰方式对于基因表达调控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活性来调控基因的开关状态。
DNA甲基化,这个生物界的奇妙调控机制,自发现以来便备受瞩目。5-甲基胞嘧啶(5mC),作为最初的主角,其在基因调控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使其被誉为“第五种碱基”,而5-羟甲基胞嘧啶(5hmC)则通过TET酶的氧化作用,成为神经元中独特的“第六碱基”,在神经发育和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DNA甲基化作用是修饰DNA序列。DNA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使DNA失去核酶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以及DNA酶的敏感位点,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失去转录活性。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