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乙酸丁酯和丁酸乙酯

1、用化学方法鉴别乙酸丁酯和丁酸乙酯:分别取一定量的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而后加稀硫酸,使产生的有机酸盐酸化为相应的酸后,闻其气味,具有强烈的恶臭的原样为丁酸乙酯,而具有醋味的原样为乙酸丁酯。

2、剩下的两个,均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加热水解。水解反应完成后,均加入碘。碘加入后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丁酸乙酯,无沉淀生成的是乙酸丁酯。因为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而正丁醇不能。

3、加碳酸氢钠产生气泡的是丁酸和丁二酸。由于丁二酸有两个羧基,酸性更强,故气泡更多,反应更快的是丁二酸,另一个是丁酸。剩下两个是乙酸丁酯和丁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沸点126℃)和正丁醇 (沸点117.7℃)形成共沸物 (共沸点117.6℃),两者用蒸馏法分不开。

5、乙酰乙酸乙酯: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醚样和苹果似的香气,并有新鲜的朗姆酒酒香,香甜而带些果香。香气飘逸,不持久。有使人愉快的香气。

课题探究:水果中的酯

1、酯类、醛类和酮类,以丁醇含量最多,其次是丁基、戊基醋酸盐;香蕉成熟后产生200多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醋酸异戊酯类和醋酸丁酯类,这些物质从水果中跑出来就使水果带有香味。

2、水果成熟散发香味是因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和糖类化合物含量高,成熟时在酶的作用下会形成乙醇,化合成酯,便散发出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水果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3、可以肯定的说是含有酯类化合物带来的香味。比如香蕉中的乙酸异戊酯,就跟化工上使用的香蕉水成分几乎完全相同。

4、酯是指有机化学中醇与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如乙酸乙酯存在于酒、食醋和某些水果中;乙酸异戊酯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苯甲酸甲酯存在于丁香油中;水杨酸甲酯存在于冬青油中。

5、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水果含有低级酯类(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等),这类酯有香味 。 水果成熟后会产生各种具有香味的芳香物质,主要是醇类和脂肪酸结合而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广义的水果可分为果品、瓜类两类。

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的区别是什么?

1、乙酸正丁酯选用醇酸比为1比1的原因:由于正丁醇过量,最后蒸馏时前馏分量大,酯产率低。由于正丁醇过量,最后蒸馏时前馏分量大,酯产率低。 用饱和氯化钙溶液和无水氯化钙都难以把板配中的正丁醇完全除掉 (见表1)。

2、其作溶剂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沸点较常用的醋酸正丁酯和醋酸异丁酯低,蒸发速度较快。

3、测一下沸点吧,相对简单些。乙酸乙酯沸点77℃,乙酸丁酯沸点125~126℃。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