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的分离和预富集常采用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液膜分离、沉淀分离、蒸馏分离等方法。 61 溶剂萃取法 (1)卤化物的萃取 矿石中铟的含量甚微,实际工作中常以溶剂萃取法进行富集。应用卤化物萃取,可使铟与许多元素分离。许多含氧有机溶剂都能很好地萃取碘化铟,而溴化铟次之,氯化铟最差。
镓的分离和预富集方法,大致分为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液膜分离、金属镉接镀等方法。61 沉淀分离法 含镓的硝酸或硫酸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可将银沉淀除去。在2mol/LHCl或H2SO4介质中,通入硫化氢可定量沉淀除镉以外的所有硫化氢组金属,从而与镓分离,但镉的沉淀不完全。
CL-N235萃淋树脂在pH0~5H2SO4中,在酒石酸的协萃作用下,对锗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定量分离富集锗,饱和吸附容量为0.44~0.48mmol/g。用6mol/LNH4F溶液洗脱Ge,洗脱率为97%。50倍量的Cu2+、Fe3+、Fe2+、Zn2+、Al3+不被树脂吸附,少量As3+被吸附。
采用P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分离SO2-4和SeO2-3;以0.1mol/LHCl溶液洗脱SeO2-3,然后用0mol/LHCl洗脱SO2-4,方法用于粗硒、亚硒酸钠中硫的分离测定。 b.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利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当pH3~4时,Mg、Ca、K、Na能较完全分离而富集Se;用水可将Se定量洗脱。
蒸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精制,但通常不作为色谱分析样品制备的首选方法。蒸馏中的某些技术可用于色谱分析前样品的精制、清洗或混合样品的预分离。固相萃取(SPE)是一种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分离并富集的方法。
1、酸雨是指pH小于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2、酸雨的PH值小于6。酸雨是指PH值小于6的降水,通常包括雨、雪在内。以下是关于酸雨的 酸雨的形成 酸雨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含硫和氮的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随着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这些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值降低。
3、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比酸雨更强,高山区由于云雾缭绕,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酸雨对土壤有显著影响,延缓有机物分解,破坏土壤肥力,使农田、森林和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硫和氮是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4、关于在中国划分酸雨区的科学标准,虽然仍在讨论之中,但普遍认为,如果年均降水pH值高于65,且酸雨发生率在0至20%之间,该区域可被视为非酸雨区。当pH值介于30至60之间,酸雨发生率为10至40%时,该区域被归类为轻酸雨区。
5、酸雨是指pH值小于6的降水,其成分较为复杂。以下是关于酸雨主要成分的具体解释: 硫酸:这是酸雨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主要来自大气中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氧化作用生成。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是其主要来源。 硝酸:硝酸也是酸雨的重要成分。
6、酸雨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和硝酸。以下是关于酸雨的 酸雨是指pH值小于6的降水,其成分主要包括硫酸和硝酸。这两种酸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物。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形成酸性物质,这些物质随雨水降落到地面,便形成了酸雨。
1、除了上述功能,二氧化氯还能发挥除臭作用。它能与各种有臭味的物质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成其他无臭物质。同时,它还能有效延缓食品的腐烂过程,并杀死其中的微生物,且不会破坏食物的结构。综上所述,虽然二氧化氯存在安全隐患,但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使其成为多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2、有害情形是二氧化氯在气态或者高浓度液态,会有明显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导致呼吸系统一系列症状,严重的导致肺水肿和呼吸衰竭。可当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溶于水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并且浓度低,所以对人是无害的。
3、二氧化氯具有一定的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氯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刺激,甚至引起气道痉挛、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二氧化氯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在二氧化氯与甲醛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氯酸、次氯酸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二氧化氯除甲醛效果有限。
4、长期暴露于高浓度二氧化氯环境中可能导致眼睛刺激、呼吸道炎症、皮肤过敏等问题,甚至可能有致癌风险。因此,在使用二氧化氯除甲醛时应严格控制其浓度和使用时间,并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其次,二氧化氯在除甲醛过程中会产生氯气。
1、腐蚀性化学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酸类化学品:如硫酸、盐酸、硝酸等。这些酸类化学品在接触皮肤或金属时,会引起烧伤和腐蚀。它们能破坏物质表面的防护层,使其受到破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些酸性化学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2、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化钠等,常见的有氢氧化钠、硫化钠、乙醇钠、二乙醇胺等,能与油脂起皂化反应,对皮肤有腐蚀作用。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遇酸会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遇水大量放热。
3、腐蚀性化学品,尤其是强腐蚀性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到公安部门的严格管制。这类化学品主要包括无机酸和无机碱。无机酸类中,硝酸、硫酸、盐酸以及发烟硫酸都属于强腐蚀性化学品。这些物质在接触皮肤、眼睛或吸入其蒸汽时,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包括化学烧伤、肺损伤等。
4、酸性腐蚀品具有较大危险性,它们能迅速损害动物皮肤,并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特别是强酸,如硝酸、硫酸、盐酸等,能够导致皮肤立即出现坏死现象。此外,某些物质遇水生成强酸,如五氯化磷、二氯化硫等,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5、片碱,学名氢氧化钠,确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于5%含量的片碱溶液,虽然浓度较低,但长期接触仍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接触片碱溶液可能引起皮肤灼伤,出现红斑、水疱或炎症反应。此外,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甚至出现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