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单把苯滴入碘水中而没有说明是什么反应条件的话。单独苯和碘是不反应的。
如果说是单独的苯和碘晶体在一起是没有反应的。虽然碘是强氧化物,但是苯本身是惰性的,C6H6大π键使其在没有催化剂的前提下是不反应的。
碘易溶于非极性溶液(苯)中,苯与水不相溶,苯的密度小在上面,加入碘后碘就溶于苯中啦,个人认为这不是萃取,萃取是苯中加入碘水。
萃取。用ccl因为卤素原子易溶于有机溶剂。
用蒸馏法分离提纯。因为苯的沸点为80.1摄氏度,碘的沸点为184摄氏度,当温度到达80.1摄氏度时,苯被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碘。
因为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以考虑蒸馏法。
解:根据查表苯的沸点为80.1度,碘的熔点为115度,沸点为184度。可以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将碘的苯溶液分离。
碘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CCl苯 等)中溶解度较大,原因是碘为非极性分子,CCl苯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碘从水层进入有机层,分液取有机层,再蒸馏可得较纯净的碘。
相似相溶规则的解释 指 物质 容易 溶解 在与其结构相似的溶剂中的 规则 。
碘、溴单质属于非极性分子,苯和CCl4为非极性溶剂,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水为极性溶剂与苯和CCl4互不溶解,所以可以用苯和CCl4从碘水、溴水中萃取碘和溴。
通常碘在水、酒精等溶剂中呈褐色,而在苯、四氯化碳等溶剂中呈紫色。水、酒精、氯仿都是极性分子,而苯、四氯化碳、CS2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碘分别在氯仿(CHCl3)中的颜色是褐色。
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上层无色,下层紫黑色酒精和水互溶,但碘溶于酒精,所以溶液不分层,呈紫黑色(碘易容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也可用相似相溶来理解,碘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
1、碘水中加入苯,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苯中的,所以萃取,又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上层(苯层)紫黑色(碘的颜色),下层无色。
2、KI溶液中加入苯之后液体分层,两层都没有颜色。继续向KI溶液中通入Cl2之后发生反应:Cl2+2KI==2KCl+I2 氯气把碘离子氧化物碘单质。
3、上层会由无色变为紫色,下层由橙黄色变为无色 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苯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就溶于苯了。。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
区分苯甲醛和本乙醛的方法如下:苯乙醛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生成具有特殊气味的黄色结晶碘仿,而苯甲醛不能与碘仿反应。新制氢氧化铜,热水浴,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苯乙醛,无明显变化的是苯甲醛。
先鉴别苯甲醛、苯乙酮、乙醛;分别加入银氨溶液和碘的碱溶液,能只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既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又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是乙醛,只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苯乙酮。
只有B不能发生碘仿反应,其余都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加水,分层的是苯甲醛;剩余三种进行碘仿反应,不产生黄色沉淀的是甲醛;剩余两种加斐林试剂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为乙醛,另一种为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