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质调节和放养密度是关键,活鳜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鳜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大概一亩地出4000~5000斤鳜鱼。

放养:如果是放养体长约3cm的桂鱼鱼种,密度为2000尾/亩,如果是放养体长约6-8cm的桂鱼鱼种,密度为1000-1200尾/亩,如果是放养一龄鱼种,密度为500尾/亩,并且需要搭配放养200尾花、白鲢和200尾老口银鲫。

水深5米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尾~4500尾。夏季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

水质调节和放养密度是关键,活鳜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怎样的?

1、桂鱼养殖一定要根据养殖模式决定养殖密度。非精养池每亩100尾左右比较合适。当您有充足的养殖技术时,饵料成本的高低会决定收益。混养桂鱼每亩放5条就行了,专吃小杂鱼。精养桂鱼养2000条就行了,要注意增氧和保持水质清澈。

2、池塘处理:池塘要求池底硬,淤泥少,靠近水源,并且在放养鱼苗前,需要全池泼洒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3、水深5米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尾~4500尾。夏季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4、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

5、放养密度太小,不能充分发挥鱼池生产力。适当提高鱼种放养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当放养密度超过一个边际水平,由于过多的空间竞争和食物竞争,以及鱼类自身粪便和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影响,鱼产量反而下降。

中科三号鲫鱼套养桂鱼密度

包括成鱼池和亲鱼池套养2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6~7月,套养5~5厘米规格的鳜鱼夏花,每公顷放养密度为4000尾~7000尾。

养殖时一定要控制密度,一般每亩饲养池塘的成鱼密度控制在1500-1700尾左右。可以在水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或藻类,不仅能增加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还可以为鲫鱼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

桂鱼养殖一定要根据养殖模式决定养殖密度。非精养池每亩100尾左右比较合适。当您有充足的养殖技术时,饵料成本的高低会决定收益。混养桂鱼每亩放5条就行了,专吃小杂鱼。精养桂鱼养2000条就行了,要注意增氧和保持水质清澈。

一般3cm左右的桂鱼放养密度在5-2025万尾/hm2,放养密度过大会加大桂鱼病毒病的患病几率。掌握增氧技巧。要按照不同气候、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灵活机动地增氧,在下列情况下更要注意增氧。用药禁忌。

桂花鱼养殖每亩适宜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最多不能超过2000亩,过度放养其所排粪便容易污染水体,滋生疾病。

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

在死水池里怎么养殖桂鱼成活率高?

注水后,在鳜鱼苗种下塘前1-2天,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一次,杀灭水中寄生虫,以提高鳜鱼(特别是夏花)的成活率。

先将池水降低至30-50厘米水深,每亩用40-50公斤茶粕粉碎浸泡隔夜后全池泼洒,同时每亩用10公斤漂白粉或0.5-0公斤强氯精全池泼洒,杀灭野杂鱼虾、昆虫等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饲养方法是用豆浆或其他饲料喂养,中后期的饵料鱼要在专门的池塘中饲养。宜采用多塘高密度投喂、多次渔获、逐步疏捕的方法,保证饵料鱼和鳜鱼同步生长。

鳜鱼的养殖技术,你知道哪些?

鱼种和饵料鱼消毒:放养的鳜鱼鱼种和搭养品种暂养容器中,用3PPM的硫酸铜溶液或3%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定期投喂的饵料鱼也用此法消毒,防止病原体从放养鱼种和饵料鱼中带入养殖池塘。

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区域建议要选择远离有毒有害场所及污染源或污染物。养殖区域内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没有工业“三废”污染源,养殖鳜鱼的池塘须清除过多淤泥,干池曝晒,把底质晒硬。

饵料鱼投喂:成鱼养殖期间,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饱为宜,如果饵料鱼过少出现饥饿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桂鱼生长或出现相互残杀现象。水质调控:桂鱼池塘要调控好水质,做到勤换水。

套养桂鱼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