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化成水属于物态变化,不会改变质量,所以直接算冰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冰的体积=冰的质量/冰的密度=1/(0.9*10^3)=11*10^(-3)立方米=11立方分米 冰化成水后,质量还是1KG,因为水并没有蒸发或者消失,所以,质量不变。
/1=77 质量为77克,体积为77立方厘米。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人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8×10^3千克/米^3=8克/厘米^3。
瓶的体积=水体积v=m/p=0.5/10^3=0.5*10^(-3)m^3另一种液体的质量是m2=600-200=400g=0.4kg密度p=m2/v=0.4/[0.5*10^(-3)]=0.8*10^3kg/m^3所以是酒精。
1、水在冻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密度减小。 由于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当质量保持不变而密度减小时,体积必然增大。 因此,当冰融化成水时,由于密度增大,体积会相应减小。 水的密度是0克/立方厘米,而冰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
2、当水冻结成冰的时候分子间距变大,也就是密度变小,体积质量除以密度,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则体积变大,所以当冰融化成水以后体积变小。水的密度是0g/立方厘米,冰的密度是0.9g/立方厘米。冰融化成水的时候,质量是不变的,密度变大,所以体积变小。
3、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的密度是0g/立方厘米,冰的密度是0.9g/立方厘米,根据m=pv,质量不变,因此密度大的体积小。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因为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外界的热量,使得冰晶结构解体,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由水在低温环境下凝结而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保持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
5、冰变成水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当冰融化成水时,其体积会缩小。这是因为冰的密度较小,而水的密度较大。因此,当冰融化成水时,相同的质量下,其体积会减小。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V冰=V水*(n-1),其中V冰是冰的体积,V水是水的体积,n是冰和水的密度之比。
根据密度公式 M=PV(质量=体积×密度),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少。 假设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为V,结冰后质量不变,仍为V。结冰后的体积为冰的质量除以冰的密度,即V/0.9。 因此,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V/0.9 - V = 1/9*V,约等于10%。
冰变成水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当冰融化成水时,其体积会缩小。这是因为冰的密度较小,而水的密度较大。因此,当冰融化成水时,相同的质量下,其体积会减小。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V冰=V水*(n-1),其中V冰是冰的体积,V水是水的体积,n是冰和水的密度之比。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原因分析。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变小。水的密度是0g/立方厘米,冰的密度是0.9g/立方厘米,100立方厘米的冰则为90g,90g的水体积肯定小于100立方厘米。
相反,当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减少大约10%。设一定质量的冰体积为V,其质量为0.9V,融化后质量不变,但体积变为冰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即0.9V/1。因此,融化的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了大约0.1V,或者说减少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