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进行脱硫有如下几种方法:物理法: 通常用重力分离或磁分离法去除煤分中的硫化铁(黄铁矿),以此形式存在的硫约占煤中硫分的2/3。
物理法:主要指重力选煤,利用煤中有机质和硫铁矿的密度差异而使它们分离。该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煤的破碎粒度和硫的状态等。主要方法有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风力选煤等。化学法: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纯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即浮选;化学法又包括碱法脱硫,气体脱硫,热解与氢化脱硫,氧化法脱硫等。
脱硫主要分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烟气脱硫,你说的主要是燃烧前脱硫,也就是洗煤技术,但在我国目前主要是燃烧后烟气脱硫。
在处理煤炭中的硫污染时,物理脱硫技术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手段。首先,泡沫浮选法是利用硫铁矿与煤表面湿润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硫铁矿由于其疏水性,能更容易地附着在气泡上,而煤则因其亲水性难以浮起。这种工艺设计基于矿物表面湿润性和浮选性的关系,通过控制浮选条件来去除部分无机硫。
充分利用硫易溶于CS2的性质,把煤炭中的硫溶于二硫化碳中,再处理硫。这应该是煤炭脱硫的一种处理方法。
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位要素产出率。在农业领域,采用高效生产方式,如套种、间种等,以及混养高效养殖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优化多种水源利用方案,改善灌溉系统,实现农业节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领域实施循环经济的模式,重点在于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通过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措施,将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后续废物处理环节有机结合,推动工业生产由传统模式向循环发展模式转变。典型例子有钢铁企业内的工业生态系统建设。
1、脱硫后铁水在进混贴炉前进行捞渣或扒渣,目前各炼钢厂采用较多的是扒渣设备,但建议使用捞渣机,目前烟台盛利达公司生产的铁水捞渣机相对较完善,各项优势均明显优于扒渣机。
2、利用渣铁密度的不同(铁水7t/m3左右,渣2-3t/m3),熔渣浮在铁水面上,撇渣器的铁水出口处(小井)有一定的高度,使大闸前后保持一定的铁水深度,过道眼连通着前沟槽和小井,仅让铁水通过,达到渣铁分离的目的。
3、当炉内温度达到1400~1500℃时,物料熔化变成液相,在液相中浮在铁水上的熔渣,通过铁口经主铁沟撇渣器分离或渣口排出,这就是高炉炉渣。高炉炉渣是由脉石、灰分、熔剂和其他不能进入生铁中的杂质组成的,是一种易熔混合物。
4、利用开口机、泥炮、堵渣机等专用设备和各种工具,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打开渣、铁口,放出渣、铁,并经渣铁沟分别流人渣、铁罐内,渣铁出完后封堵渣、铁口,以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进行。完成渣、铁口和各种炉前专用设备的维护工作。制作和修补撇渣器、出铁主沟及渣、铁沟。
5、炉料按一定批料从炉顶装入炉内,从风口鼓入由热风炉加热到1000-1300°C热风,炉料中焦炭在风口前燃烧,产生高温和还原性气体,在炉内上升过程中加热缓慢下降的炉料,并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物为金属铁。矿石升至一定温度后软化,熔融滴落,矿山中未被还原的物质形成熔渣,实现渣铁分离。
6、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药材店购买一些 五味子,放到水里煮一下,全部掉了,亲身实践的。
气体中带硫沫的原因有如下几个:一是脱硫塔空塔气速高,否则夹带量就小;二是脱硫液副盐含量高,造成脱硫液易起泡;三是脱硫贫液的悬浮硫高,造成泡沫中含大量的硫沫。而这三种情况在大多数时候是同时存在的。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是由于整个系统存在先天不足造成的,与生产管理和工人的操作没有多大关系。
物理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气--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的分压大于液相呈平衡时该气体分压时,吸收过程就会进行。由于物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因而在工程设计上要求被净化气体的气相分压大于气液平衡时该气体的分压。物理吸收速率较低,在现代烟气中很少单独采用物理吸收法。
但在操作中出现的人为因素也是需重视的原因,如:(1)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加入的钙质脱硫剂过量,引起洗涤液pH值过高,促进了CO2的吸收,生成过多的CaCO3,CsSO4等沉淀物质;(2)将含尘多的烟气没经严格除尘就进入吸收塔脱硫。 现在还没有完善的方法能能绝对地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