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氧化剂——醋酸铜

醋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其化学式为C4H6CuO4,分子量为1864,CAS号为142-71-2。它的英文名称是Copper(II) Acetate。醋酸铜为蓝色晶体,熔点在130-140℃之间,密度为92-94 g/cm3。它溶于水、醋酸和吡啶,但不溶于乙醚。醋酸铜主要由试剂公司供应,可通过在醋酸中重结晶进行纯化。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2(OAc)4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Cu2(OAc)4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

在有机合成领域,乙酸铜主要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发挥作用。以Cu2(OAc)4为例,其在催化两个末端炔烃偶联的反应中展现出显著效果。具体反应过程为:Cu2(OAc)4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这一反应过程中包含乙炔亚铜等中间体,经过乙酸铜氧化作用,最终得到炔基自由基。

乙酸铜在有机合成中扮演多种角色,它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氧化剂。在特定条件下,乙酸铜能够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反应,生成1,3-二炔。在生物学和保存技术领域,乙酸铜用于处理绿色植物标本,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期。

不能代替,反应原理为安息香温和氧化生成二苯乙二酮,氧化剂为醋酸铜,铜离子部分解离,氧化条件比较柔和,如果换成盐酸硫酸,铜离子则全部解离出来,氧化过程剧烈,产物将不会是二苯乙二酮,不过可以用其他弱酸代替。

某不饱和烃A,分子式为C9H8;A能和氯化亚铜氨溶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化合...

1、和氯化亚铜氨溶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说明该物质有端炔结构 用酸性重铬酸钾氧化得到对苯二甲酸,说明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位于对位的位置。

2、苯环是4个不饱和度,两个双键不饱和度有增加2,所以分子的不饱和度是6。

3、一般考生都能求出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75:82:95,怎么把它转化为最简整数比呢?有20%的考生束手无策。由于最简式(或实验式,对于该化合物而言就是分子式,因为氢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写出来,导致失分,(5) 思维不够灵活。

4、A。2-甲基苯乙炔,B。1-甲基-2-乙基笨,C。

芳烃是什么?

1、芳香烃,简称“芳烃”,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历史上主要是指从植物胶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不过,现在已知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烃类也被统称为芳香烃。 通常所说的芳香烃,即“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2、芳香烃,简称“芳烃”,是指分子中具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历史上主要是指从植物胶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但现在已知芳香族化合物的范围已经扩大。 芳香烃,通常称作“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闭合类中的一种,其基本结构为苯环。

3、芳香烃,简称“芳烃”,是指分子中具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历史上主要是指从植物胶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但现在已知的芳香烃种类繁多,不仅限于具有芳香味道的化合物。 芳香烃,通常称为“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二甲基苯乙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