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量转化实验:通过使用吸管和气球,将气球内的空气能量转化为动能,让纸杯或洋娃娃等物品运动。成因实验:制作石膏雕塑,观察石膏中水分的挥发过程,了解石膏硬化的成因。模拟火山实验:用小的塑料瓶或瓷盘做“火山口”,加入小苏打、食醋等物质,在火山口中发生化学反应,模拟火山爆发的过程。
2、彩虹糖实验:材料:彩虹糖、温水、白盘子。方法:将彩虹糖按颜色排列放在白盘子上,倒入少量温水,观察糖果颜色在水中扩散形成彩虹的效果。原理:糖果中的色素溶解在水中,由于密度不同而分层扩散。自制温度计:材料:小瓶子、酒精、吸管、橡皮泥。
3、声音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或方法产生声音,小学生可以学习声音的产生和音调的变化。 颜色实验:小学生可以通过将食品染料滴入水中观察颜色变化,来学习颜色的混合和化学反应。总之,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小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科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探索科学奥秘,从这里开始!筷子的神奇力量/ 挑战:当筷子插入装满米的杯中,能否提起到米和杯子?材料:/塑料杯、米与竹筷子操作步骤:米填满杯,轻轻按压。手指间夹住筷子插入,保持稳定。轻轻提起,见证米与杯的“悬浮”。科学原理:米粒间的挤压和内外压力差。
5、小学生可以做许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以下是一些例子:水的密度实验:将不同浓度的盐水倒入一个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原理。气球火箭实验:将一个小气球充满气体,然后将一根吸管插入气球口,并将吸管另一端放入一杯水中。
1、密度ρV =205 Kg/ m3 吸收塔密度Wv=ρV×Vs=205 Kg/ m3 吸收塔密度高会使浆液的磨损性增加,加大对设备的磨损。密度高会造成泵(如扰动泵、浆液循环泵等)的电流升高,电耗升高,同时各种泵的电机线圈,轴承温度也会升高。
2、密度高,ph低就正常了因为密度高说明吸收塔内浆液中含有大量石膏,而石膏的过多存在影响石灰石的溶解,石灰石溶解度过低,ph会降低。此时应加强吸收塔内浆液的脱水,脱水同事大量补充清水,保持吸收塔液位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3、铁的密度视为8吨每立方米。8×0.030144=0.2351232,重量大约0.2351232吨。工业吸收塔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塔内气体与液体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2.气液两相应具有强烈扰动,减少传质阻力,提高吸收效率。3.操作范围宽,运行稳定。4.设备阻力小,能耗低。
4、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叫化学吸收。按吸收时气液作用方式吸收塔可分为表面式、膜式、喷淋式和鼓泡式等。
5、可能的原因有:氧化不好。造成亚硫酸钙含量高,在影响脱水的同时,影响脱硫效率。塔内粉尘或者其他杂志较多,同样会造成以上情况。
6、水或酸溶液。因为氨气的吸收一般吸收剂都会用水或酸溶液,根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水作为吸收剂。氨气易溶于水,且水对混合气体的吸收选择性较好,黏度低,在塔内流动性好,不易挥发所以氨气用水或酸溶液。氨气,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相对密度0.5971空气等于00。
1、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汽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实现传质,传热过程而达到两相一定程度的分离。
1、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烧杯: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量筒:量度液体体积。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作部分反应的反应容器。试管: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漏斗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漏斗、热水漏斗、高压漏斗、分液漏斗和安全漏斗等。按口径的大小和径的长短,可分成不同的型号。中学中一般用6cm短颈漏斗。 漏斗是过滤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仪器。
3、仪器:试管 ,托盘天平 ,烧杯, 酒精灯, 蒸发皿 ,铁架台, 锥形瓶, 燃烧勺 ,镊子, 坩埚, 坩埚钳 ,燃烧匙, 试管夹 ,铁架台 ,玻璃棒, 漏斗, 集气瓶 ,烧瓶,导管 ,量筒 ,胶头滴管, 毛玻璃片,药匙, 石棉网 ,水槽 ,温度计。
1、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物系性质、塔板结构及操作条件三个方面。其中,物系性质主要指黏度、密度、表面张力、扩散系数及相对挥发度等。而,塔板结构主要包括塔板类型、塔径、板间距、堰高及开孔率等。最后所说的操作条件则是指温度、压强、气体上升速度及气液流量比等。
2、塔顶回流的影响 回流比是影响精馏塔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生产中经常用回流比来调节、控制产品的质量。 调节回流比的方法可有如下几种。 (1)减少塔顶采出量以增大回流比。 (2)塔顶冷凝器为分凝器时,可增加塔顶冷剂的用量,以提高凝液量,增大回流比。
3、影响塔压变化的因素:塔顶温度,塔釜温度、进料组成、进料流量、回流量、冷剂量、冷剂压力等的变化以及仪表故障、设备和管道的冻堵等 n 对于常压塔的压力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4、塔板效率:精馏塔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气液相传质阻力、混合、雾沫夹带等原因,气液相的组成与平衡状态有所偏离,所以在确定实际塔板数量时,应考虑塔板效率。系统物性、流体力学、操作条件和塔板结构参数等都对塔板效率有影响,塔板效率还不能精确地预测。塔板效率一般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的。
5、精馏全塔效率大于100%可能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误差导致的。馏全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用于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其原理是利用组分在塔中上升流动时的汽液平衡差异,通过多级塔板的作用,实现组分之间的分离。在精馏全塔中,塔板的数量、塔板间距、塔板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比萨斜塔实验是伽利略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同时从相同高度扔下。 实验结果显示,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这一发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重的物体先到达地面,且落体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在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同时释放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观察它们是否同时着地。 这个实验的结果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所有物体不论重量如何,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比萨斜塔试验是指著名的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在159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这个实验。他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这个实验揭示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