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碘-2-甲基丙烷,一种可能对环境和健康产生影响的化学品,其特性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它可以通过吸入和食入途径进入人体,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热解时,它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接触后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2、-碘-2-甲基丙烷,国标编号为32048,其化学式为C4H9I,又称碘化异丁烷,CAS号为513-38-2。其英文名称有两个:1-iodo-2-methylpropane以及1-iodo-iso-butane。这种物质在外观上表现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但暴露在光线下可能会逐渐变为棕色。
3、-碘-2-甲基丙烷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其有害影响主要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途径侵入。吸入或摄入该物质的蒸气或雾会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产生刺激,可能导致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以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在皮肤接触方面,同样存在刺激性反应。
4、在1-碘-2-甲基丙烷泄漏应急处理中,首要步骤是迅速撤离受污染区域的人员至安全地带,实施隔离并严格控制进出。确保切断火源,以保障人员安全。应急处理人员需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和消防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质。尽可能控制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或排水沟等受限区域。
-碘-2-甲基丙烷,国标编号为32048,其化学式为C4H9I,又称碘化异丁烷,CAS号为513-38-2。其英文名称有两个:1-iodo-2-methylpropane以及1-iodo-iso-butane。这种物质在外观上表现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但暴露在光线下可能会逐渐变为棕色。
国标编号为32048,其化学式为C4H9I,另一种表示方法是CH3ICCH3CH3,被称为2-碘-2-甲基丙烷,又称作叔丁基碘或碘代叔丁烷。它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具有液体的外观特性。它的分子量为1802克/摩尔,闪点较低,仅有7℃,这意味着它在较低的温度下可能具有易燃性。
中文名称为叔丁胺[1],同时被称为特丁胺、叔丁基胺、2-氨基-2-甲基丙烷或1,1-二甲基乙胺。其英文名称为tert-Butylamine,有时也被称作erbumine、Butylamine、2-Amino-2-methylpropane、1,1-Dimethylethylamine或2-methylpropan-2-aminium。分子式为C4H11N,分子量为714。
-二甲基丙烷,以其国标编号21013和CAS号463-82-1在化学界被熟知,中文名称为新戊烷,英文名称则为neopentane和2,2-dimethylpropane。它的分子式为C5H12,具体表现为无色气体或者极易挥发的液体形态。这个化合物的分子量为715,其蒸汽压非常高,达到1463kPa。
在标准状态下,乙炔密度17Kg/m3 ,丙烷密度02Kg/ m3 ,甲烷密度 0.77Kg/ m3;在25摄氏度状况下,乙炔密度12Kg/ m3 ,丙烷密度76Kg/ m3 ,甲烷密度 0.7Kg/ m3 。参考资料:《燃料及燃烧》,冶金工业出版社,韩昭沧。
柠檬酸的电离常数为:pK1=13;pK2=76;pK3=40,从电离常数来看,柠檬酸酸性比较强。柠檬酸电离后主要存在形式和pH有关。在化学镀镍操作的pH值条件下,绝大部分柠檬酸都已电离成三价的柠檬酸根离子。柠檬酸在不同pH值下的电离情况0药物制剂中的作用机理增强酸疼柠檬酸盐能增强酸疼,但不引起酸疼。
-碘-2-甲基丙烷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其有害影响主要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途径侵入。吸入或摄入该物质的蒸气或雾会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产生刺激,可能导致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以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在皮肤接触方面,同样存在刺激性反应。
-碘-2-甲基丙烷,一种可能对环境和健康产生影响的化学品,其特性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它可以通过吸入和食入途径进入人体,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热解时,它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接触后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它的分子量为1802克/摩尔,闪点较低,仅有7℃,这意味着它在较低的温度下可能具有易燃性。熔点方面,2-碘-2-甲基丙烷的熔点为-34℃,而在实验条件下,其沸点范围在99~100℃之间,但可能会部分分解。在溶解性方面,这种物质不溶于水,却能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当2-碘-2-甲基丙烷发生泄漏时,首要步骤是迅速切断火源以确保安全。应急处理人员需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身穿防化消防服,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水雾进行稀释,但避免水进入储存容器。
1、-碘-2-甲基丙烷;异丁基碘;英文名称 Isobutyl iodide 英文别名 1-Iodo-2-methylpropane,stabilized;1-iodo-2-methylpropane;Isobutyl Iodide;1-Iodo-2-methylpropane;CAS号 513-38-2 分子式 C4H9I 分子量 1801900 生产方法:由异丁醇与三碘化磷反应而得。
2、如果以中间的碳为中心,则四面体端点分别是H、H、CHCH3。由于两个CH3(甲基)无论如何会向一边倾斜,即它们的夹角约为109度28分(当然会有偏差)左右,远小于180度。所以两个甲基对电子对的排斥力并不能相互抵消。两个H原子也是一样。由于结构上的不对称,所以丙烷是有极性的。
3、主要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也用作溶剂、气雾剂、制冷剂和麻醉剂等,民用复合乙醇及氟里昂气溶胶的代用品。在国外推广的燃料添加剂在制药、染料、农药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4、他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合成了叔丁醇,并证明它有异构体。1864年预言有两种丁烷和三种戊烷以及异丁烯的存在。他还最先合成了异丁烷 、乌洛托品和一些糖类。他对聚合作用的系统研究,为合成橡胶工业奠定了基础,1873年发现异丁烯的聚合反应。他还发现了制取二碘甲烷的新方法,制成了它的许多衍生物。
5、在这种发电系统中采用两种流体,一种是以地热流体作热源,它在蒸汽发生器中被冷却后排入环境或打入地下;另一种是以低沸点工质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如氟利昂、异戊烷、异丁烷、正丁烷、氯丁烷等)。这种工质在蒸汽发生器内由于吸收了地热水放出的热量而汽化,产生的低沸点工质蒸汽送入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6、烷烃的主要性质如下:烷烃的密度(density)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这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密度变化很小。在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不同,分子接触面积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正戊烷沸点31℃,2-甲基丁烷沸点25℃,2,2-二甲基丙烷沸点只有9℃。
生产方法:由异丁醇与三碘化磷反应而得。先将赤磷和异丁醇混合,在水浴上加热,慢慢加入碘,加完后继续反应4h,蒸馏粗品,再进行分馏,收集119-122℃馏分即为成品。
如果以中间的碳为中心,则四面体端点分别是H、H、CHCH3。由于两个CH3(甲基)无论如何会向一边倾斜,即它们的夹角约为109度28分(当然会有偏差)左右,远小于180度。所以两个甲基对电子对的排斥力并不能相互抵消。两个H原子也是一样。由于结构上的不对称,所以丙烷是有极性的。
原因:烷烃并非是结构式所画的平面结构,而是立体形状的,所有的碳原子都是sp3杂化,各原子之间都以σ键相连,键角接近109°28‘,C-C键的平均键长为154 pm,C-H键的平均键长为109 pm,由于σ键电子云沿键轴呈轴对称分布,两个成键原子可绕键轴“自由”转动。
1、这题只考虑2-甲基丙烯与HI加成,过氧化物是正催化剂,高中教材(在题目无特殊提示情况下)要把两种可能都写上即1-碘-2-甲基-丙烷和2-碘-2-甲基-丙烷。如果你学历更高,注意这个答案只在高中及以下年级有效。
2、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可以导致烯丙基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3、在过氧化物的作用下,则溴原子连接到末端碳原子上(即含氢较多的双键C上),而 不是按马氏规则所预示那样,连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结果得到2-甲基溴丙 烷, 这一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或者反马氏规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上述自 由基加成反应中,首先进攻双键的试剂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