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刚刚诞生时,密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了非常大的数值。在宇宙诞生的瞬间,宇宙密度约为$10^{94}$克/立方厘米,比核物质密度还要高。随着宇宙的膨胀,密度逐渐减小。大约100万年后,宇宙密度降到了与氢原子密度相当的水平,即每个立方厘米中含有几十个氢原子。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
大爆炸模型认为,最初的宇宙是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大约180亿年前,这“一点”突然爆炸了,仅用10-36秒,伴随着真空相转移的过冷却现象,“一点”了瞬间几十个数量级的膨胀,成为一厘米规模的宇宙。
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目前还只是比较权威的估算,不可能很精确)。这个密度稍微的小于临界值,所以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目前认为,宇宙的平均密度在2×10-31克/厘米^3到5 x 10^?31克/厘米^3之间。这个数字看上去差了一倍多,但对于宇宙整体来说,只要平均密度在 10^?31克/厘米^3这一数量级上,宇宙整体的演化过程就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我知道!注意要的是银河系密度! 20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23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刚刚诞生时,密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了非常大的数值。在宇宙诞生的瞬间,宇宙密度约为$10^{94}$克/立方厘米,比核物质密度还要高。随着宇宙的膨胀,密度逐渐减小。大约100万年后,宇宙密度降到了与氢原子密度相当的水平,即每个立方厘米中含有几十个氢原子。
1、在1立方米的空间里只有一个最轻的原子,这样的密度较临界。密度物质为主的宇宙在很长时间停止膨胀所需的宇宙密度,成为临界密度ρ0。对于哈勃常数为70KM/(秒·百万秒差距),ρ0=0.9×10^(-29)克/厘米^3 (^后为指数)。这是非常小的数值。
2、根据这种模型,宇宙的平均物质密度应该达到每立方厘米大约5×10^-30克。然而,现实中的观测数据却与这个理论预测相差甚远,宇宙的实际密度大约比理论值低100倍。这就引出了一个谜团:大部分物质似乎“消失”了,科学家将这种未被直接观测到的物质称为“暗物质”。
3、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负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