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水大?

1、水的密度大。因为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³,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2、本质原因是因为水的氢键使水和其他物质不同。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3、水在液体状态时,分子之间呈现出范德华作用力后,被一部分氢键抵消,所以液体水的密度通常比冰密度大。水凝固成冰的固体状态下,分子氢键会有所放松,排列有序,乖乖被受范德华作用力支配。所以说液体状态水的分子作用力大于固态分子作用力。

4、所以,水的密度大。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为什么冰的密度小于水?

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的特殊结构和氢键的作用。极性分子的存在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而在冰的结构中,水分子通过氢键排列成有序的立方密堆结构,导致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降低了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量,使得冰的密度小于水。

水的密度大。因为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³,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原因是因为水在0摄氏度以下冷却时会发生冻结,形成冰晶体。在冻结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成六方紧密堆积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比水分子在液态时的排列结构更空隙。当水分子处于液态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称为氢键。

冰的密度

1、冰在0℃下密度为0.92g/cm3,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3,所以冰能浮于水上。

2、冰的密度是0.9×10千克/米,读作0.9×10千克每立方米,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9×10千克。如果采用克/厘米,则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读作0.9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每立方厘米冰的质量为0.9克。

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103kg。一块质量为8kg的冰的体积为2×10-3m3,若它完全熔化成水,其密度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8kg的水银;最多能装5×10-4m3的酒精。

4、冰的密度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一般而言,冰在常温下的密度约为0.9167克/立方厘米或917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一立方厘米的冰,其质量大约是0.9167克,或者说一立方米的冰,其质量大约是917千克。冰的密度相对较低,这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水小?

由于冰晶结构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水分子的平均相互距离比液态水大很多。这导致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量减少,从而冰的密度相对较小。密度递减的结果 冰的密度小于水,也就是说,在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冰比水轻。这就是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冰的密度比水小的原因:因为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由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决定。在液态水中,水分子是自由的,可以达到形成氢键的排列。

水温降到0 ℃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水的密度大。因为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³,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为什么冰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