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聚甲基丙烯酸钠的工艺条件讨论

试验证明,适当的pH值为7~9。由于反应体系粘度大,又不容易控制反应温度,分子量分布宽,本工艺采用1/3单体预聚,双向滴加2/3单体的工艺,保证了反应的平稳,易于控制,分子量分布较宽。

水、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按配比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滴加液体氢氧化钠,中和pH值为7~9。将釜中反应液放出2/3并加入滴加罐。加热釜内剩余反应液至回流温度,滴加引发剂总量的1/3,并保温反应30min。

一般温度下,里边含有有阻聚剂,所以基本上短期内问题不大。如果温度过高,或者阻聚剂消耗掉了当然就容易聚合了,普通引发剂就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聚合的。甲基丙烯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水溶性强,挥发性一般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采用浇铸、注塑、挤出、热成型等工艺。浇铸成型浇铸成型用于成型有机玻璃板材、棒材等型材,即用本体聚合方法成型型材。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纤维素异丁酰溴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为配体在70度下反应12 h。

pH=10的氨缓冲溶液会腐蚀有机玻璃吗?比较稀的酒精会不会呢?

1、应装在玻璃瓶或聚乙稀瓶中。缓冲溶液配制后,应装在玻璃瓶或聚乙稀瓶中,瓶盖严密盖紧,在冰箱中低温(5-10℃)保存,一般可使用二个月左右,如发现有混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不能继续使用。

2、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化学反应。

3、因为EDTA和钙镁等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的时候是由ph值的要求的.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溶液的pH几乎不发生变化。使用缓冲溶液,当然是为了维持溶液的pH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使其发生很大的变化。

4、.1mol·L-1HAc和0.1mol· L-1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比0.01mol·L-1HAc和0.01mol·L-1NaAc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关于这一点通过计算便可证实。但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不能忽视离子间的作用。

水性光油的影响因素

水性光油的流平性受到光油粘度、pH值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影响水性光油干燥速度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热风体积、流量、气流喷出的速度、热风温度及相对温度、排气率等,正确选择这些工艺参数对干燥过程甚为重要。

涂布量与承印物对所用光油的吸附性、光油的黏度、上光目的等因素有关。使用水性光油之前,应确认承印物对水性光油的吸附性能。一般成品水性光油可直接上机使用,必要时可加水降低光油的黏度以控制涂布量。

水性光油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会遇到水性上光存在光泽度和亮度低,干燥速度慢是等情况,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性光油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是可以解决的,以下就上述问题简单讲解一下。

溶液聚合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分散性好:溶液聚合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的聚合产物,有利于后续的加工和利用。影响因素:溶剂选择:不同的溶剂对聚合反应的速率、产物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引发剂种类和用量也是影响溶液聚合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可以控制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子量分布。例如,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时,过多的引发剂会导致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3、溶液聚合的特点是:有溶剂为传热介质,聚合强度容易控制;休系中聚合物浓度较低,能消除自动加速现象;聚合物分子量比较均—;不易进行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而生成支化或交联的产物,反应后的物料也可直接使用。

4、溶液聚合的特点是将单体溶于适当溶剂中加入引发剂(或催化剂)在溶液状态下进行。悬浮聚合的特点是溶有引发剂的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

5、乳液聚合:获得固体聚合物时须经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纯化困难,生产成本较悬浮聚合高。优点是聚合反应速度快,分子量高等。缺点是如果干燥需破乳,工艺较难控制。

6、本体聚合: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溶液聚合: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可以溶液方式直接成品;反应后物料易输送;低分子物易除去;能消除自动加速现象。水溶液聚合是用水作溶剂,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

甲基丙烯酸甲酯ph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