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连续流动法、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法,及原子吸收法。

苯酚法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蒽酮比色法 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蒽酮可以与游离的己糖或多糖中的己糖基、戊糖基及己糖醛酸起反应,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有: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等等。费林试剂法,在沸热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时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蓝为指示剂,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蓝。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零点五到一克,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标准曲线制作:取6支大试管,从0~5分别编号,按表1-3加入各试剂。

护肤品如何按照成分找平替?

“如果成分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可以在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按任意顺序排列成分名称。

成分分析:仔细研究产品成分,这是判断护肤品效果的关键因素。比较平替产品和大品牌产品的成分列表,看看它们是否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例如抗氧化剂、维生素c、透明质酸、肽类、果酸等。注意成分列表是按含量多少排列的,前面列出的成分比重较大。

美白产品的平替 SK-II小灯泡VS OLAY小白瓶:SK-II小灯泡以其独特的Pitera成分著称,而OLAY小白瓶则以烟酰胺为主要成分。尽管OLAY小白瓶并不能完全替代SK-II小灯泡的功效,但在实现美白效果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相对经济的选择。

按成分找(这个只适合基础护肤类)基础护肤品类:洁面,补水保湿,防晒。这几种产品的技术壁垒不高,寻找的平替基本上也不会暴雷。

看看有哪些可以平替大牌的护肤品品牌。1 欧莱雅紫烫斗眼霜 效果得分 9 兰蔻和欧莱雅其实都是同一集团的品牌。

而且这种成份排名都是根据调节序来进行排列,因此对于一些并不是多么的更专业的消费者而言,看这些排行就能确定自己是不是挑选这种护肤品。但其实新产品的秘方是比较复杂的,即便有具体内容类似成分,可是作用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拔染印花究竟是什么

1、拔染印花就是先染色后印花,在印花浆中含有能够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药品,称为拔染剂,在适当条件下,可将地色破坏,经水洗得到白花称之为拔白;如果在印花浆中加入能耐拔染剂的染料,则在破坏地色的同时又染上另一种颜色,叫色拔(又称着色拔染)。

2、拔染印花实际上是利用褪色原理显花。是在染色织物上印以消去染色染料的物质,在染色织物上获得花纹的印花工艺。它的特点是织物两面都有花纹,正面清晰细致,背面模糊质感。拔染印花较易控制掌握,故纹样组织可以处理得比较精细,甚至可以拔完后再进行点染,以求丰富。

3、拔染印花是在染色织物上印以消去染色染料的物质,在染色织物上获得花纹的印花工艺。印花所用的染料基本上与染色相同,有些面积较小的花纹可用涂料(颜料)。

4、拔染印花应该是针对活性染料的一种印花,主要是通过拔印浆+拔印粉来印花,经过高温处理后就会显色。拔白就是(还原)布本来的颜色的一种印花工艺。色拔就是通常拔彩浆来做出鲜艳的颜色。做出来的因为可以说是无手感,非常透气是高档印花比流行的一种方式。

在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甲基红和v.p.试验的原理

1、甲基红: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5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2、试验原理 靛基质试验:某些细菌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形成吲哚(靛基质),吲哚能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

3、如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醛、酮、气体和水),培养基pH在4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本试验常与V-P试验一起使用,因为前者呈阳性的细菌,后者通常为阴性。V-P试验 用于检测细菌能否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

4、大肠杆菌不产生丁二醇,V.P.试验为阴性。其进行混合酸发酵,故甲基红试验为阳性。产气杆菌则进行丁二醇发酵,V.P试验为阳性,甲基红试验为阴性。〔材料用具〕E.coli ,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粪水中分离的未知菌种斜面,糖发酵培养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试管,移液管,杜氏小管。

5、它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之一。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大肠埃希菌v-p试验阴性,产气肠杆菌v-p试验阳性。

6、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例如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由甲基,羟基,苯基,羧基四种基团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能使石蕊变...

甲基CH3-,2羟基-OH,3苯基C6H5-,4羧基-COOH。12甲醇,13甲基苯,14乙酸 23苯酚,24碳酸 34苯甲酸 变红的有14,24,34。23实际上有些微变色,有的课本上说看不出来,具体看你学的什么教材了。

因为羧基可以使石蕊变红,而只有CH3和可以与羧基组成的有机物,能使石蕊变红,故只有两种,故A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 —COOH),其水溶液显(酸)性,可以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色)。

机物与0.01mol的NaOH反应,即有机物与氢氧化钠是1:2反应。因为C少于6,所以与氢氧化 钠反应的官能团不是酚羟基,而是羧基(-COOH)所以该结构中含有两个羧基。C4H4O4除去两个羧基,剩下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

恩。看了下下面的嘿嘿~如果是四种的话,那么就应该是 1 甲基和羧基——乙酸;2 羟基和苯基——苯酚;3 羧基和苯基——苯甲酸;4 羟基和羧基——碳酸。碳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例如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叙述羧酸性质错误的是羧酸的水溶液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式中R可以是氢、链烃基、环烃基或芳烃基。羧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根据与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芳香酸、饱和酸和不饱和酸等。根据分子中羧基数目不同,又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