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疾病的治疗,饮食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早期开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的摄入。左卡尼汀和口服抗生素可能有效。部分病例对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B12有效,即维生素B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可以首先给予维生素B12治疗一周。
对于甲基丙二酸尿症急性期的治疗,首要任务是补液和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采取腹腔透析或血液透析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有机酸。热量和液体供给同样重要,以防止蛋白质分解过快。在某些情况下,小量胰岛素的使用也是必要的,同时需限制天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病情。
不免费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会导致体内无法正常代谢甲基丙二酸。治疗该疾病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特殊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人体内会积累过多的甲基丙二酸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因甲基丙二酸在体内异常沉积,治疗时需进行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摄入,使产生甲基丙二酸的原料减少,婴儿期可进行限制蛋白饮食或进食特殊奶粉。此外还可应用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12等。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量,同时补充特殊奶粉及左旋肉碱;部分对维生素B12治疗有效患者予维生素B12肌注治疗。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降低,预后有所改善,但远期并发症仍不可避免,国内尚无大样本研究报道。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也称甲基丙二酸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治疗主要是饮食治疗有效,应该尽早开展限制蛋白质摄入的量,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的摄入。左卡尼汀可能有效,部分病例对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B12有效,即B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
1、它的临床出现比较早,起病比较严重,可以出现间歇性酮症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严重损害。
2、甲基丙二酸尿症的诊断对于那些临床症状多样且易被误诊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当遇到不明原因的呕吐、惊厥、酸中毒、肌张力异常、发育迟缓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尿酮体测定、血气分析、血氨、血糖和心肌酶谱等常规生化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识别可能的异常。
3、甲基丙二酸尿症,通常称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决定的疾病,其英文名是methylmalonic academia,简称MMA。这种疾病在婴儿期早期就会显现其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在病人体内,血和尿液中会明显增多一种名为甲基丙二酸的物质。
4、血液系统异常常见,如巨幼红细胞贫血和血小板减少。cblD缺陷者发病较晚,主要症状是行为异常、智力落后和神经肌肉疾病,没有血液系统异常。cblF缺陷者在出生后两周内会出现口腔炎、肌肉无力和面部畸形,有时伴有血液细胞形态异常。
1、甲基丙二酸血症属于多种生化缺陷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明显的临床遗传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种情况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这种情况没有特效根治的办法,只有做好产前筛查,优生优育,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2、不免费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会导致体内无法正常代谢甲基丙二酸。治疗该疾病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特殊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这些治疗措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因此国家不会承担全部的治疗费用。
3、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活性降低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所致,其中甲基钴胺素还是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辅酶。
4、甲基丙二酸尿症,通常称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决定的疾病,其英文名是methylmalonic academia,简称MMA。这种疾病在婴儿期早期就会显现其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在病人体内,血和尿液中会明显增多一种名为甲基丙二酸的物质。
1、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嗜睡、生长发育受限、频繁呕吐、脱水、呼吸困难和肌肉张力问题,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此外,患者可能表现出智力发育迟缓、肝脏增大和昏迷等症状。mut0型缺陷者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周就出现症状,血清钴胺素正常,但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pH可能低至9,血清碳酸氢盐水平也很低。
2、对于本症的病理分型,通常依赖于皮肤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肝组织纤维母细胞的酶学分析或基因诊断。通过胎盘绒毛细胞、羊水细胞的酶学检查以及母亲尿液和羊水中的甲基丙二酸测定,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3、甲基丙二酸血症,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它的临床出现比较早,起病比较严重,可以出现间歇性酮症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严重损害。
4、甲基丙二酸尿症,通常称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决定的疾病,其英文名是methylmalonic academia,简称MMA。这种疾病在婴儿期早期就会显现其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在病人体内,血和尿液中会明显增多一种名为甲基丙二酸的物质。
5、除了遗传因素,维生素B12缺乏也可能是甲基丙二酸尿症的病因。这可能由转钴胺素Ⅱ缺陷、慢性胃肠和肝胆疾病、长期素食、特殊药物治疗或孕妇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引起。孕妇缺乏维生素B12不仅可能导致自身恶性贫血,还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引发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影响婴儿的造血和神经系统发育。
6、然而,当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功能缺陷或维生素B12代谢出现障碍时,会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和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积累过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影响线粒体的能量生成,引发多器官损伤,包括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骨髓。
1、甲基丙二酸血症,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它的临床出现比较早,起病比较严重,可以出现间歇性酮症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严重损害。
2、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病因在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与琥珀酰辅酶A之间的代谢转换受阻,导致体内积聚甲基丙二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和丙酸等有机酸,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3、甲基丙二酸,作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代谢的产物,通常会通过甲基丙二酰甲基钴胺辅酶A变位酶和维生素B12的作用转化为琥珀酸,进一步参与三羧酸循环。
4、确诊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关键技术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用于定量检测尿液、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有机酸。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甲基丙二酸浓度低于2mmol/mol肌酐,24小时内排出量少于5mg。而在患者中,尿液中的甲基丙二酸浓度可显著升高,甚至达到270~13000mmol/mol肌酐,24小时总量可能高达240~57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