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有什么副作用

1、丙酸睾丸素副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女性男性化、浮肿、肝损害、黄疸、头晕等。 有过敏反应者应即停药。

2、对丙酸睾丸素致大鼠前列腺增生和小鼠尿生殖窦植入性前列腺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热水致小鼠甩尾潜伏时间;对棉球植入引起的大鼠结缔组织增生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抑制作用。

3、其他如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也可使用,但不常用。

4、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可抑制肌瘤生长。但长时间应用个别患者子宫肌瘤反见增大,甚至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应予以注意。

5、雄性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等,因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拮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它与雄性激素的配伍,可降低雄性激素的活性。

6、肝损害发生后,临床常表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或伴有黄疸。如能及时停药,多能恢复正常;极少数病人也可进一步恶化,发展成继发性肝硬变。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型病变最为常见。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1、同化激素:合成的同化作用强、雄激素样作用弱的睾酮衍生物。如苯丙酸诺龙(多乐宝灵,南诺龙)、癸酸诺龙(长效多乐宝灵)、司坦唑醇(康力龙)、美雄酮(大力补,去氢甲基睾丸素)等。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的临床应用。雄激素类药与同化激素类药的临床应用:①睾丸功能不全;②功能性子宫出血;③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④贫血;⑤同化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了解雌激素类药、抗雌激素类药、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的药理作用特点。雌激素类药物 常用药物 雌二醇,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炔雌醇 [作用] 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器官发育成熟,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

4、蛋白同化激素 苯丙酸诺龙:为一种低雄激素活性高蛋白同化作用的激素,其雄激素作用仅为丙酸睾酮的5倍,而蛋白合成作用为后者的12倍。肌注后可维持l~2周。针剂有10mg(1m1)/支。

5、病情分析:你好,替勃龙是属于雄激素及同化激素类药 。临床上常用于绝经后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对更年期妇女出现潮热、出汗、头痛以及性欲低下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丙酸睾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每个月总量不应超过

1、丙酸睾酮治疗子宫肌瘤每月总量不应超过300mg(D对ABCE错),其作用原理是:雄激素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增强收缩减少出血,近绝经期,可提前绝经(八年制第2版妇产科学P333)。

2、【答案】:D 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雄激素用以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可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常用药物有丙酸睾酮、甲基睾丸素等。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

3、病情分析: 你好,子宫肌瘤常见症状为月经的改变,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腹块,白带增多,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 治疗:肌瘤小且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尤其近绝经年龄,肌瘤可萎缩或消失。

4、雄激素: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并使近绝经期患者提早绝经。

5、.雄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有特效。常用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口服;或丙酸睾丸酮25mg,肌注,每周2次,2~3个月后停药观察。每月剂量不能超过300mg。否则可发生男性化表现。

6、治疗:肌瘤小且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尤其近绝经年龄,肌瘤可萎缩或消失。

执业药师中药药理综合辅导: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1、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三大类,临床用其人工合成品。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大多属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 性激素属甾体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

2、较大剂量负反馈性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抑制排卵。 来源:考试大 抑制乳汁分泌及对抗雄激素作用。[用途]绝经期综合症 替代疗法。局部用药可治老年阴道炎及女阴干枯症。

3、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临床多用人工合成品及其结构改造物。

丙酸甲基睾丸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