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铅离子滴定时,为什么要添加过量的六亚甲基四胺?这是因为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作为滴定剂,其与金属离子配位时会产生酸效应。酸效应系数lgαY(H)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pH值较低时,酸效应增大,导致铅离子的稳定性降低,难以准确滴定。
在滴定铅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六亚甲基四胺 滴定用的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的酸效应是重要的副反应,理论上的稳定常数是不考虑实际情况(各类副反应)的,而实际滴定时要考虑各类副反应,所以用条件稳定常数表示配位时的稳定性。
所以要先掩蔽Zn,调节溶液PH=5左右,向溶液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作为缓冲剂,在加入邻二氮菲来掩蔽Zn2+,此时就可以滴定了,指示剂为二甲酚橙,滴定终点判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即为滴定终点。当然,这是最原始的方法,现在可以用高端仪器来测定,原子吸收之类的。希望帮到您。
在 pH3~6 时,加入过量 EDTA ,煮沸 2min,使铝与 EDTA 完全络合,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铅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过量的 EDTA,由所消耗的铅标准滴定溶液和加入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铝的含量。铜、铁可使二甲酚橙产生僵化现象,可以采取在微酸性介质中,加入邻菲啰啉掩蔽。
在pH6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铅盐-CyDTA间接滴定测得铁、铝、钛合量,减去铁、钛量即得三氧化二铝含量。测定范围:1%~40%。试剂 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0g/L)用时现配。
首先,让铅离子与EDTA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其次,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调节溶液pH为5到6,加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然后,铅离子与二甲酚橙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利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铅离子,当溶液从紫红色变为黄色时,即为滴定终点。最后,通过消耗EDTA的体积可算出铅离子的浓度。
能用酸直接滴定六亚甲基四胺。采用标定好的盐酸滴定剂直接滴定,六亚甲基四胺为碱,能满足弱碱的准确滴定条件,可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乌洛托品,也称六亚甲基四胺,分子式为C6H12N4,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被列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
基本性状与性质 乌洛托品,也称作六亚甲基四胺、六次甲基四胺[1],是一个与金刚烷结构类似的多环杂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2N4。乌洛托品是白色的晶体,可由甲醛与氨反应制备,分子中含有四个相互稠合的三氮杂环己烷环。有限可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用途 乌洛托品有很广泛的应用。
完成上述反应后,可以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进行滴定。酚酞在酸性环境中为无色,在碱性环境中变为粉红色,因此可用于指示滴定终点。值得注意的是,甲醛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NH4+的滴定效率,使其能够被准确地用NaOH滴定。
即使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也能保证铅离子与EDTA之间的配位反应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准确滴定。值得注意的是,六亚甲基四胺的过量添加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是滴定剂,而是作为缓冲剂来调节pH值,确保滴定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在滴定实验中,加入过量的六亚甲基四胺是为了提高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如下: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有蒸馏法和甲醛法两种,用甲醛法测定时,应用的是酸碱滴定方法中的间接滴定方式。甲醛与铵盐作用后,可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酸,例如:4NH4++6HCHO=(CHZ2)6N4+4H+6H2O。
2、甲醛法测铵盐中的含氮量公式是n(N) = n(NaOH)。测定方法原理:水蒸气可使试样表面氨分压减小,充分带走氨。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
3、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基于甲醛与铵盐之间的特定化学反应。在反应中,铵盐与甲醛结合,会生成一种酸性的物质。酸性物质是因为铵盐中的氮原子与甲醛中的碳原子发生反应,形成了新的酸性官能团。
4、铵盐中氮的测定如下:方法原理: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这些强酸性铵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中性的水溶液中,NH4+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反应生成的酸,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试样中的总氮含量。
5、铵根离子本身酸性太弱,无法滴定。用甲醛和NH4+反应,6CH2O+4NH4+——C6H12N4 + 4H+ + 6H2O 反应生成六亚甲基四胺,释放4个质子,相当于把NH4+变成了一种较强的酸,这样就能准确滴定了。
6、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时加热是为使H2CO3的过饱和部分不断分解逸出。甲醛会与铵根作用,生成质子化六亚甲基四胺和氢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