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丁醛的结构式为C13H18O。根据给出的分子式C13H18O,可以确定4-甲基丁醛的分子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量为190.28g/mol,通过将每个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加得出的。4-甲基丁醛的沸点为301±20°C,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4-甲基丁醛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范围。
2、β-甲基丁醛结构式:CH3-CH2-CH-CHO|CH3,离醛基的第一个碳为α碳原子;第二个碳为β碳原子;并且有甲基。它的分子结构由3个原子组成,2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3、异丁醛简介异丁醛是一种化学物质,其中文名称为异丁醛,还有其他别名如二甲基乙醛和2-甲基丙醛。在英文中,它被称作Isobutyraldehyde,另有2-Methylpropanal、2-Methylpropionaldehyde等名称。它的化学结构式为C4H8O,分子量为71057克/摩尔。异丁醛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不饱和醛的命名除醛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例如,肉桂醛、茴香醛、视黄醛等(注: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异构体)。酚醛硬质泡沫塑料 甲醛与苯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比如乙醛,首先有醛基,之外有个甲基,从醛基开始起算,那个甲基上的碳就是α_碳,说白了就是一加一,醛基碳一个,加甲基碳不就是两个,因此叫乙醛。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其他部分作为取代基; 决定名称的碳数包括醛基的一个碳。 如果有多个醛基,则以含有2个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时称甲酰基(或氧代)。
无机酸在这里不说,有机酸是指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COOH,醛是指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CHO。最简单的醇是甲醇CH3OH,最简单的有机酸是甲酸HCOOH,最简单的醛是甲醛HCHO。CH3CH2OH就是乙醇,CH3——COOH是乙酸,在醛基前面加上CH3就是乙醛。以上是醇、酸、醛的系统命名。
加入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是1-丁醇和2-丁醇,无现象的是丁醛和丁酮,其中有气体生成的一组的鉴别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有黄色晶体生成的是2-丁醇,无现象的是1-丁醇,无现象的那组鉴别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丁醛,不反应的是丁酮。
-丁醇(正丁醇)和正戊醇都是醇类化合物.与氢氧化钠只发生部分交换反应. 现象都是溶液有点混浊而已.无法区分.这两个化合物只能通过沸点区分, 或者通过GC(色谱)区分。
氢卤酸与大多数二级、三级醇按SN1机制进行反应:习题9-8请提出一个用HCl-ZnCl2与一级醇(SN2)、三级醇(SN1)的反应机制。
醇的鉴别卢卡斯试剂卢卡斯试剂是浓盐酸与无水氯化锌的混合物,又称盐酸-氯化锌试剂,英文写作Lucas试剂。实验原理(Principle)卢卡斯试剂,不同结构的醇与氢卤酸反应的活性有较大差异,其顺序是:叔醇仲醇伯醇。
a为2-甲基,1-丁醇,与碱性KMnO4溶液作用,生成2-甲基丁醛,此物有旋光性,也排除。3。a为3-甲基,2-丁醇,与碱性KMnO4溶液作用,生成3-甲基,2-丁醛,此物无旋光性;与正丙基溴化镁反应,水解后得到2,3-二甲基,3-己醇,此物有旋光性,可得互为镜象关系的两个异构体。
.CH3CH2CH2CH=CH2或(CH3)2CHCH=CH22.分子式为C6H10的化合物A,经催化氢化得2-甲基戊烷。A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能生成灰白色沉淀。A在汞盐催化下与水作用得到。推测A的结构式,并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
第一题的化学结构应该是CH3CH2OCH2C6H4CH2OCH2CH3,两个取代基处于苯环的对位。题目中说它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对苯二甲酸,说明它具有苯环结构,且两个取代基位于对位。
这个烃 C7H10的确是一个五元环的双烯,两个甲基在双烯的两端并对称。氧化是从两个双键中间发生;断开后一部分生成草酸:HOOC-COOH, 另一部分就是CH3COCH2COCH3。你把这两部分对到一起;将所有的O去掉,换成双键,就是对应的五元环双烯。
有机化学又称碳化合物,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碳化合物之所以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过去的化学家认为含碳物质必须由生物(有机体)制造。
都有白色晶体说明都含羰基;A有银镜反应说明为丙醛,B可以发生碘仿反应也就是含有乙酰基,也就是甲乙酮。A的盐酸盐的描述就是氨基的重氮化;所以A即为对氨基甲苯。B是重氮化后与苯胺进行偶联反应。位置为苯胺的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