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异丁基酮的毒性危害

在中国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危害评估如下:H225/,表明它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19/,意味着它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H335/,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

健康危害: 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0.41~2.05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甲基异丁基甲酮为具有樟脑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m.p.-80℃,b.p.117~118℃,n20D 3960,相对密度0.801,f.p.56℉(13℃),几乎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共沸物,其沸点为89℃,含水23%,含酮77%,能与酚、醛、醚、苯等有机溶剂混溶。本品有毒,蒸气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例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和二丙二醇甲醚(DPM)作为替代品,它们相对低毒且味道较小,更适合使用。 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味道可能会对一些人造成不适,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头痛等症状。 在选择溶剂时,建议考虑其毒性、味道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以做出更安全、更合适的选择。

.13(20℃)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甲基异丁基酮毒性危害

在中国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危害评估如下:H225/,表明它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19/,意味着它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H335/,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

健康危害: 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0.41~2.05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有。根据查询960化工网信息得知,甲基异丁酮是一种有机溶剂,常用于工业生产中,如涂料、清洁剂、胶水等的制造过程中。如果吸入会导致呼吸道刺激,引起喉咙不适、咳嗽、气喘等症状,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头痛、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

核燃料水法后处理方法分类

1、后处理工业中常见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和萃取法。其中,沉淀法如磷酸铋沉淀流程,曾用于20世纪40年代的核武器生产,基于磷酸铋对四价钚的吸附特性。通过调节钚的价态,实现其与六价铀的分离,但此方法无法同时回收铀,且操作不便,后被溶剂萃取法取代。

2、核燃料水法后处理的初始步骤是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移除燃料元件的外壳,以便将芯体(无论是金属还是氧化物)溶解于硝酸中,这一过程被称为首端处理。针对不锈钢或锆合金包壳的元件,采用切割-浸取的方式,将元件切成小段,仅让芯体被硝酸溶解,而外壳保持完整。接着,溶解后的溶液进入至关重要的分离阶段。

3、核燃料水法后处理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易于实施。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核燃料元件,都能进行有效的后处理。其核心优势在于高回收率,对铀、钚、钍等元素的提取效率显著,并且能有效分离裂变产物,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

4、水法后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首端处理、化学分离和铀、钚尾端处理。1)首端处理。首端处理包括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两部分。2)机械处理。首端机械处理将乏燃料组件切割成小短段,使铀从包壳中裸露出来以便化学溶解燃料芯体。

5、普雷克斯流程,全称为Purex Process,是核燃料水法后处理流程中的一种,主要使用磷酸三丁酯萃取法,从辐射核燃料中回收铀、钚。此流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次投入使用,旨在从生产堆辐照核燃料中提取用于核武器的钚并回收铀。

甲基异戊酮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为32075的甲基异戊酮,其CAS号为108-10-1。中文名称为甲基异戊酮,英文名称包括methyl isobutyl ketone和4-methyl-2-pentanone。别名有甲基异丁基甲酮、异己酮、2-异己酮以及4-甲基-2-戊酮。分子式为C6H12O或CH3COCH2CH(CH3)2,呈水样透明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酮样香味。

-甲基-2-戊酮,以其国标编号32075和CAS号108-10-1知名,中文名称为甲基-2-戊酮,英文名为methyl isobutyl ketone或4-methyl-2-pentanone,还有其他别名如甲基异丁基甲酮、异己酮和2-异己酮。其化学式为C6H12O,结构式为CH3COCH2CH(CH3)2,呈现为清澈透明的液体,带有酮类特有的宜人香气。

以下是对十氯酮物质理化常数的详细介绍。国标编号为61876,其化学名称为开蓬,英文名为Kepone或Chlordecone。该物质的结构式为十氯代八氢-亚甲基-环丁异[cd]戊搭烯-2-酮,分子式为C10Cl10O,外观呈现晶体,颜色可能为黄褐色或白色。在物理性质上,十氯酮的熔点为350℃,开始升华。

帮忙把这些化学式解答成中文名,谢谢!

1、三氧化氮氢 四氧化硫二氧 三氧化碳二氢 三氧化碳化二的四氢化氮。

2、水。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1份碳酸钙和2份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和2份氟化氢反应生成二氟化钙、二氧化碳和水。2份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2份硫酸钙。硫酸钙和双氧水反应生成结晶硫酸钙。打字容易,全认识不易,且看且珍惜。

3、这两个好像分子式有问题 下面的都是有机物,但是有机物会出现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光给一个分子式是不能确定其准确结构和名称的,但是有的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4、四个字母分别代表折射率,密度,熔点,沸点四种物理常数。

5、在化合物中有许多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必须记住常用的阴阳离子才能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包含所带电荷)。

铪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是矿石的分解,共有三种方法。第一种,通过锆石氯化得到(Zr,Hf)Cl4。第二种,使用锆石的碱熔,锆石与NaOH在600℃左右熔融,约有90%以上的(Zr,Hf)O2转变成Na2(Zr,Hf)O3,其中的SiO2变身为Na2SiO3,用水溶去除。

克罗尔法是用金属镁还原四氯化铪:2Mg+HfCl4─→2MgCl2+Hf德博尔-阿克尔法即碘化法,用此法提纯海绵状铪,得到可延展的金属铪。 铪的冶炼,与锆基本相同:第一步为矿石的分解,有三种方法:锆石氯化得(Zr,Hf)Cl。锆石的碱熔。

首先,通过矿石分解,有三种方法:①将锆石氯化得到(Zr,Hf)Cl4;②通过碱熔,锆石与NaOH在600℃左右熔融,大部分(Zr,Hf)O2会转变为Na2(Zr,Hf)O3,可通过HNO3溶解分离;③使用K2SiF6进行烧结和水浸,得到K2(Zr,Hf)F6溶液,再通过分步结晶分离锆铪。

年,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和丹麦物理学家科斯特根据玻尔的理论,对含锆矿石进行了X射线光谱分析,如他们所料,他们发现了72号元素。为纪念哥本哈根,他们将这个新元素命名为铪(Hafnium),并赋予元素符号Hf。赫维西随后制备了纯铪样品,这一发现标志着铪元素的正式确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