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氯化苄与苯胺主要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分两步,最终主要生成二苄基苯基氯化铵与氯化氢。
2、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苄基氯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
3、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
C7H7Cl 氯化苄是一种有机物,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属致癌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医药中间体。
先用适宜浓度的浓留酸去做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一定不能超过85度,否则极易引起反应液自然加热到128度,出现严重碳化成黑色碳酸液。反应成酒红色溶液后停止加热,加入纯水,进行水解反应。
卤化物的水解:通常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水解剂,反应通式如下R-X+H2O→R-OH+HXAr-X+2H2O→Ar-OH+HX+H2O式中R、Ar、X分别表示烷基、芳基、卤素。
H2熔点:-43℃沸点:174℃相对密度:100折光率:5391性质:是苯的一个氢被氯甲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它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氯化苄水解法:通过氯化苄与碱的水溶液共沸水解得到苯甲醇,同时有产物苄醚生成,最多可达10%。加压、高温、提高碱浓度都有利于副产物生成。
原料消耗定额:氯化苄(96%)1270kg/t、氰化钠490kg/t、乙醇(95%)544kg/t、二甲胺(30%)17kg/t。其制备方法是用氯化苄和氰化钠缩合制成。
1、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苄基氯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
2、游离基反应。根据作业帮显示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游离基反应,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游离基反应,又称自由基反应。
3、活化取代反应。苄基氯反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属于活化取代反应。反应原理是:先用亚硝酸盐将苯甲酸衍生物活化,再以苄基氯为取代剂,取代原来的氢原子,而得到苄基氯衍生物。
4、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和镁反应得格式试剂,丙醇氧化成丙醛,和格式试剂反应水解既得。
5、氯甲基化,别称氯甲基化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它是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氯化锌作用下反应制得氯甲基苯的过程。
苯甲醛和甲醛在稀碱作用下应该不易反应,浓碱作用下能产生苯甲醇和甲酸盐,属于交叉Cannizzaro反应,甲醛还原性较强,被氧化成甲酸。
盐酸,氯化锌,甲醛这个条件的是氯甲基化反应的经典条件,楼上化的产物醇只是反应的中间体,在强酸的所用之下(氯离子浓度极高),产物羟基质子化离去,并被氯取代,生成率甲基化产物。
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2C6H6+15O2——点燃—→12CO2+6H2O苯本身不能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在苯环连有直接连着H的C后,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臭氧化反应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
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凯库勒在论文没有提及劳伦的成果。 此外,詹姆斯·杜瓦发现了一种苯的类似物;命名为“杜瓦苯”,现已被证实,可由苯经光照得到。 1865年,苯成为一种工业产品。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