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是一种具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的环状烷烃,其分子结构呈现出较高的张力。由于环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间存在较强的π键,这使得环丙烷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通常呈紫红色。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与环丙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是无色易燃气体,有石油醚的气味,相对密度0.720(-79/4℃),标准状况下重879克/升,熔点-126℃。高锰酸钾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
3、环丙烷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因为环的张力非常大,具有和烯烃类似的性质,可以还原高锰酸钾,使高锰酸钾褪色。
4、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虽然具有不饱和度,但不能像烯烃这样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鉴别,能褪色的是丙烯,不能褪色的是环丙烷。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5、不可以。烷烃除了燃烧都很难发生氧化反应。甲基环丙烷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3碳环不稳定,氧化环境下极易发生开环反应,断键在含最多取代基和最少取代基的两个c原子之间(一般就是在取代基两边)。甲基环丙烷遇到溴水发生反应,生成ch3-ch(br)-ch2-ch2br。
1、熔点和沸点:环己烷的熔点为-94°C,沸点为81°C;1,1-二甲基环丙烷的熔点为-136°C,沸点为32°C;1-环丙基丙烷的熔点为-123°C,沸点为59°C。因此,通过比较它们的熔点和沸点可以初步鉴别它们的差异。空气中燃烧:将少量化合物放在瓷盘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燃烧情况。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作为鉴别试剂,能使其褪色的是乙基环丙烷和环己烯,环己烷无此现象,可以鉴别出环己烷。烯烃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环烷烃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鉴别试剂,环己烯使其褪色,乙基环丙烷无此现象。
3、先将三者分别加溴水。环丙烷和环己烯都可以使溴退色。环丙烷是因为三碳环极为不稳定,易与溴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环己烯是因为溴分子加成到双键上。再在环丙烷与环己烯中分别通入1,3-丁二烯。由于环己烯与1,3-丁二烯发生FC反应,所以气相体积减小,能够减小气相体积的就是环己烯。
鉴别出丙炔:向样品中通入银氨溶液,因为丙炔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丙炔银白色沉淀,其余两者没有沉淀,可鉴别出丙炔。鉴别出丙烯:向剩余两种样品中通入溴水,在常温下丙烯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而环丙烷不能,由此可鉴别出丙烯。
方法:先将待测物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若不褪色的是环丙烷。褪色的则是丙烯和丙炔。再将两种能褪色的待测物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能生成炔银沉淀的是丙炔,无现象的是丙烯。原理:环丙烷中不饱和键,不能和溴的CCl4溶液反应。丙烯中有碳碳双键、丙炔中有碳碳叁键。
先用银氨溶液,丙炔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丙炔银沉淀,而其它三种都不与银氨溶液反应,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而剩下两种则不能,最后用溴水,环丙烷可以使溴水退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最后剩下的就是丙烷。环丙烷中不饱和键,不能和溴的CCl4溶液反应。
1、物理性质:当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烷烃在常温下呈气态,其他的烷烃常温下呈固态或液态(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烷烃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2、物质状态: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C1-C4是气体,C5-C16是液体,C17以上是固体。沸点:正烷烃的沸点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升高。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了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愈大,使之沸腾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能量,所以沸点就愈高。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取决了分子结构。
3、溶解性:烷烃_难_溶于水,_易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3)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升高_。(4)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增大_。 烷烃的化学性质 (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不反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