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金属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5,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
解:首先现有非挥发性酸的盐加热蒸干得到原产物的概念 KAl(SO3)2 得到固体KAl(SO4)2 解析:KAl(SO3)2在加热的情况下会被氧化成KAl(SO4)2。有根据非挥发性酸的盐加热蒸干得到原产物,那么最后将得到固体KAl(SO4)2。
在酸性溶液中只有H+,碱性溶液只有OH-,中性溶液既没有H+也没有H-。这种说法错误,在溶液中水存在以下电离 H2OH+ +OH- 与溶液环境无关,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二者是都易溶于水的,热水使会增加水解程度。
有2-甲基丙烷这一有机物,它不是丁烷,因为它的主链上只有3个碳原子。
表示甲基取代的位置为丙烷第2个碳原子的H被取代 二甲基表示有两个甲基(三甲基表示有三个甲基,以此类推)连起来就是在第2个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
结构简式:CH(CH3)3。用等效氢原子法。在同一个碳上的氢原子等效,3个甲基等效,所以一卤代物有2种。其他定一议二就可以了。
生成氯、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氯化氢=1-氯-2-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盐酸反应时,是质子攻击3号位的碳而开环,断开的是1号C和三号C之间的键。
二甲基环丙烷(C6H12)与氯化氢(HCl)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氯-2,2,5,5-四甲基环己烷(C6H11Cl)和盐酸(HCl)。
丙烯和盐酸就是氯化氢对丙烯不饱和键的加成。
C3H8+Cl2→C3H7Cl+HCl(条件:光照)光照取代产物很多,一般只写一氯代物的即可。
甲基环丙烷+Br2 = CH3CH(Br)CH2CH2Br CH3CH(Br)CH2CH2Br+Na (Wurtz coupling, separation)= 3,4-二甲基己烷 环丙烷 无色易燃气体。有石油醚的气味。相对密度0.720(-79/4℃)。标准状况下重879克/升。
首先在四种化学物质中加入高锰酸钾,不褪色的是丁烷。褪色的是1-丁炔、1-丁烯、1-3-丁二烯。往褪色的三者中加入银氨溶液,产生红棕色沉淀的是1-丁炔。不产生沉淀的是1-丁烯和1-3-丁二烯。
首先,室温下,甲基环己烷为液体。将剩余四种气体通过溴水,溴水不褪色的是丁烷。剩余三种不饱和烃最准确的判断方法是核磁共振氢谱:1-丁烯有4种氢,1-丁炔有三种氢,1,3-丁二烯只有两种氢。
鉴别方式如下: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丁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的是环丙烷。
加高锰酸钾,不褪色的是丁烷。褪色的是后四者 往后三者中加入银氨溶液,产生红棕色沉淀的是丁炔。
分别滴入溴水,不褪色的是2-甲基丙烷与甲基环丙烷,褪色的是1-丁炔、1-丁烯、2-丁烯。
1、由于结构上的不对称,所以丙烷是有极性的。顺便说一下丙烷是没有相同种类的同分异构体的。在画的时候任意取两个端点分析就行。应该指出,即使认为丙烷有极性,那么它的极性也是十分微弱的。一般的问题中都不用考虑。
2、压力表安装时由于误操作使管接头丝扣滑牙导致丝扣处缝隙,使用时打开总阀后有丙烷的泄漏产生低温。使用时丙烷瓶倾倒,使瓶内丙烷液体堆积在瓶口处,使用时丙烷快速挥发造成低温(十分危险)。
3、解析: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式量之比,因为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则甲烷和丙烷的平均式量等于乙烷的式量(30)。
4、甲烷是CH4,丙烷是C3H8,当比例为1:1时,设各自为1,则刚好构成C4H12,(即C加C,H加H)是乙烷C2H6的两倍,故甲烷和丙烷各取1/2,乙烷取1,刚好相等。此时,甲烷丙烷比例为1:1,甲烷乙烷比例为1:2,。
5、丙烷压力表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丙烷压力表处低温,造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凝结进而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