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基化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是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氯化氢作用,芳烃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此反应叫氯甲基化反应。释义:氯甲基化,别称氯甲基化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它是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氯化锌作用下反应制得氯甲基苯的过程。

芳烃及其衍生物在ZnCI2存在下与氯甲基化试剂(聚甲醛和氯化氢)作用,芳环上引入氯甲基的反应称为Blanc氯甲基化反应。三聚甲醛-氯化氢、多聚甲醛-氯化氢、甲醛缩二甲醇-氯化氢或甲基氯、氯甲基醚等也是常用的氯甲基化试剂。盐酸、硫酸、磷酸、乙酸等质子酸,氯化铝、氯化锡等Lewis酸也是有效的催化剂。

Blanc氯甲基化反应,一种关键的有机合成方法,通过无水氯化锌、甲醛与氯化氢在特定条件下作用,产生氯甲基芳香化合物。此反应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反应的机理与付克酰基化相似:甲醛与氯化氢在二氯化锌的作用下形成亲电物种,随后与芳香化合物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羟甲基化中间体。

芳烃在HCHO、浓HCl和ZnCl2等作用下,在芳环上导入-CH2Cl基团的反应。著名的人名化学反应,Blanc氯甲基化反应(Blanc Reaction),反应机理类似于付克酰基化反应,即甲醛与氯化氢二氯化锌首先反应生成亲电物种,然后与芳香化合物发生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羟甲基化中间体,苄醇被进一步氯代得到氯甲基化产物。

氯甲基甲醚物质的理化常数

1、氯甲基甲醚,国标编号32089,其化学名称为氯甲基甲醚(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或 methyl chloromethyl ether),CAS号为107-30-2。中文别名甲基氯甲醚,分子式为C2H5ClO或ClCH2OCH3,呈现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

2、氯甲基乙醚,以其化学式C3H7ClO或ClCH2OCH2CH3,在化学界被熟知,国标编号为32090,CAS号为3188-13-4。

3、其折射率为4264(20℃),25℃时的粘度为48 mPa.s,表面张力为38 mN/m。二乙二醇甲醚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容易溶解于水、醇、醚酮、四氯化碳和多种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天然树脂、纤维素、醋酸乙烯酯、染料、聚氯乙烯等物质。

4、℃)103 kPa】194【闪点】93 ℃( Open cup).【折射率】4264(20℃)【粘度】48 mPa.s at 25℃.【表面张力】38 mN/m at 25℃.【性状】无色液体,微有醚味。【溶解情况】易溶于水,醇,醚酮,四氯化碳和许多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天然树脂,纤维素,醋酸乙烯酯,染料,聚氯乙烯等。

有机化学中醚是如何命名的,说下不通醚的

在有机化学中,醚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具体来说,如果在二甲醚的其中一个甲基上引入了一个氯原子,那么化合物的正确命名应该是氯甲基甲基醚。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化学结构的精确描述。对于甲乙醚,如果在其乙基的2位引入一个氯原子,则化合物应命名为2-氯乙基甲醚。

醚键,就是那个氧原子。看左面和右面。假如左右一样,那么就是某醚,比如CH3OCH3,二甲醚,或者简称甲醚 要注意啊,这时候,这个天干命名,只是对一端的。再比如C2H5OCH3,左右不一样,那么,看左看右,命名甲乙醚。有取代基的时候,标明就可以了。

醚的命名主要遵循先找醚键,再定构型的原则。醚的命名方法如下:确定醚键的位置:醚的分子中有一个醚键(也称为氧桥),它连接了两个碳原子。在醚的命名中,我们需要先找到这个醚键。确定母体:找到醚键后,我们要选择一个母体,通常是连接醚键的较长碳链作为母体。

醚的命名方法是对于简单的对称醚,先写出烃基的名字,后加醚字即可。如:CH3OCH3甲醚。习惯上基字也可省去。对于混合醚,则要将两个烃基的名称写出,后加醚字。一般将较小的烃基写在前边,较大的烃基写在后边、芳香烃基写在脂肪烃基前边。

醚类化合物都含有醚键。醚是由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或芳基所形成,醚的通式为:R–O–R。它还可看作是醇或酚羟基上的氢被烃基所取代的化合物。醚类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乙醚,它常用于有机溶剂与医用麻醉剂。醚类化合物的应用常见于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它们还可作为糖类和木质素的连接片段。

醚的结构中,氧原子(O)通过SP3杂化与碳原子相连,其两对孤对电子位于SP3杂化轨道内。因此,醚呈现出极性分子的特性。醚的分类有多种,包括以母体命名的某醚、简单醚、混合醚、芳香醚及环醚(环氧化物)。简单醚的命名方式为“A基B基醚”,如只有一醚基团则通常不加“二”字。

双(氯甲基)醚毒性

双(氯甲基)醚的毒性特性与氯甲醚类似,但其吸入毒性表现出更高的危险性。其蒸气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高浓度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肺部问题,如肺水肿。

数据显示,双(氯甲基)醚导致的肺癌大部分为小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生存时间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双(氯甲基)醚列为人类明确的肺癌诱因。

年,法国的一家工厂,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从1958年到1986年间,258名工人中已有11人罹患肺癌,其中10例为小细胞癌。在中国,1982年的调查涉及11家生产和使用氯甲醚和双(氯甲基)醚的工厂,915名工人中有15例肺癌患者,平均接触时间为86年,平均死亡年龄为47岁,SMR值为1546。

二氯甲基甲基醚结构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