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如 4℃降到3℃,温度降低,体积减小,质量不变,密度增大。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的反常膨胀)。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减小,温度降低时体积增大。如 3℃升到4℃,温度升高,体积减小,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分析】 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增大,体积变小,则可知在此温度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点评】 从图象中还可以看到,在4℃以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这就是水的反常膨胀特性。
物质在加热时会膨胀,在低温下会发生收缩,这就是所谓的“热胀冷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但是有一种东西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水。测试结果显示,当水温升高时,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4℃时,密度最高,0~4℃,密度越低,密度越低,即热缩冷胀。
1、冰变成水体积减小,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因为水分子之间有很强的氢键,通常情况下,水分子不是一个一个地存在,而是好多个连在一起,就象石头,如果是冰,就好比很多巨石堆在一起,因为有空隙,所以占据空间较大。如果是水,就好比是把巨石磨成了石粉,占据的空间较小了。
2、空气中的水凝固成为雪花,分子间隔变小。记住,固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小,液体稍大,气体最大。 这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你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好学吧,多看书吧,最好做些基础性的题。
3、水变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分子间距略微改变(可忽略),部分氢键断裂。
水在4度以下都是冷缩热胀,因为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这是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如果一定要用分子间的作用力来解释,水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间隙增大,密度就小,反之,温度降低,分子间距离减小,密度增大。这是水在液态的特性。当水的温度低于4℃时,水的形态接近液态向固态的临界点,所谓量变(温度)引起质变(形态),冰的密度小于水。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对于水来说,由于水中存在大量单个水分子,也存在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的缔合水分子,而水分子缔合后形成的缔合水分子的分子平均间距变大,所以水的密度由水中缔合水分子的数量、缔合的单个水分子个数决定。
其实很好解释,在0摄氏度的冰和水的密度不是连续函数。自己随手画的示意图,便于理解。、0度以下,冰的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很小,很难大于0度水的密度,其实我理解,如果增加压力,比如几百几千个大气压,冰的密度也的确可能大于水。
水具有反常膨胀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水的反常膨胀及其微观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如图2-3所示的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水的反常膨胀及其微观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水的反常膨胀及其微观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水在0℃时结冰,密度约为900KG/M3,而在4℃时,密度最大,1000KG/M3,因此在0-4℃间,水温越低,越趋近于结冰,密度越小,越接近4℃时,密度越大,变化规律为热缩冷涨。而在4℃-100℃时,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变化规律为热涨冷缩。
自然界存在一些反常膨胀现象,如水、锑、铋、液态铁等。水的膨胀就是这样。由于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在4℃以上时,水是热胀冷缩的。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4摄氏度以下才热缩冷胀 4摄氏度以上符合热胀冷缩的规律.实验表明,水在4℃以上,仍然是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的,从4℃以下,即4℃到0℃间才发生反常膨胀。
你说错了,应该是水在4度以下都是冷缩热胀,因为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这是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实验表明,水在4℃以上,仍然是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的,从4℃以下,即4℃到0℃间才发生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因而冰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
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之谜 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
KJ/mol它是反应热的单位,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其数值随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变化而变化。KJ/mol是指1MOL这个反应的热量变化。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单位确实是J或kJ,而摩尔反应热和摩尔反应焓变的单位应该是kJ/mol。它们的关系就像质量与摩尔质量、体积与摩尔体积的关系一样。
KJ/Kg-mole 的单位是:千焦耳/公斤摩尔.即以公斤为单位的摩尔数。例如:H2SO4的1摩尔数是98, 公斤摩尔就是该摩尔98公斤为单位。
△H表示化学反应的焓变,其单位是kj/mol,表示每摩尔某物质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所含的能量减去反应物所含的能量,用△H表示。如果是负数那说明反应生成的物质能量减少了,正数反之。假设一种物质1mol所具有的能量为h,那么2mol物质的能量就是2h。
如此,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是任意数比了,而是至少有一种物质(反应物或产物)前面的计量数要等于1,这时的△H (kJ/mol)才是与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确切值。当然其余物质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反应热△H的单位kJ/mo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