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平均密度是515 g/cm^3,在太阳系各大行星里面是最高的。
地球平均密度:55085千克/立方米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平均密度约为52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内部的密度因各个圈层而不同。由于每一圈层的组成物质及物体的弹性都不同,因此只能算得地球的平均密度。地球的质量约为五点九八乘十的二十七次方克,地球的体积约为一点零八乘十的二十七次方立方厘米。根据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即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半径是4*10的6次方,重力加速度g为8 mg=GMm/R/R 所以又有M/R的三次方等于g/(GR)所以密度等于M/V=M/(三分之四πR的三次方)=5×10^3千克/米^3。
地球的质量为976×l0^27克,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
1、地球的物理性质包括:铁镍内核、地幔、熔岩、地壳以及高山海洋大气层组成的。地磁发自内核,有南北极之分,从而保护了地球生命不受外太空射线的伤害。地球自西向东围绕着地轴24小时一周的速度旋转。并围绕着太阳每年一周的速度公转。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27度夹角,一年中有了四季之分。
2、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一)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算出地球的质量为974×1021 t,再利用地球体积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6 g/cm3。但地表岩石实测的平均密度仅为7~8 g/cm3,由此可以肯定地球内部必定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3、煤矿生产要注意的地球物理性质:地球的质量和密度:地球的质量约为98*10^24千克。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2g/cm^3, 地球内部深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地球的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综合成为重力。地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成反比。
4、三,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保证地球可以有稳定的大气层存在,大气层也可以阻碍很多高能有害的宇宙射线到达地表,保护地表的生物圈 四,月球 月球的存在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使地球上的气候稳定,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5、地球主要的物理特性: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6、地球基本的物理性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1、太阳密度比地球小。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09 kg/m;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085 kg/m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
2、因为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6000℃以上。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所有的物质都是气态的,因此,太阳的密度小,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4克,比地球上水的密度大一点点。
3、太阳的质量为989×1030千克,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它的密度并不均匀,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中心密度为60克×105千克/米3,平均密度为409×103千克/米3,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距银河系中心大约3万光年,绕银核的旋转速度约为220千米/秒,2亿多年(也称为银河年)转一圈。
4、太阳的密度并不小,具体数值是3g/cm3。如果一定要顺着楼主的观点给出一个答案,倒也不是不可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太阳主要有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其二,太阳内部强烈的核反应堆所产生的辐射压可以抗拒引力,使之达到132万km的直径。
5、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