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称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2、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3、在这篇论文中,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按照这一学说,宇宙起源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火球”,有过一段由密到稀、由热到冷的演化史。这个演化过程伴随着宇宙的膨胀,开始时十分迅猛,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所以被称为大爆炸宇宙模型。
1、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
2、宇宙奇点大爆炸,同时释放产生正负态实时空、正负(或正反)实粒子、正负信息波,宇宙开始大膨胀。
3、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4、宇宙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简单地说,宇宙的形成与我们地球上的生物的繁衍非常类似。宇宙中 的一切都有产生和死亡的过程。我们知道,一些生物是通过分裂了繁衍新一代的,宇宙中的天体也有通过分裂形成更多天体的;高等生物是通过受精卵繁衍新一代,即从无到有。
5、这样组成的气体由于引力影响而形成气团,最后凝聚为今日宇宙里的星系和恒星。但无论如何,星辰得以开始它们的生命的组成物,正是在这最初三分钟所产生的。 上面简单叙述的标准模型仍然不是关于宇宙起源可以想得出的最令人满意的理论。
6、从那时起,宇宙开始膨胀,温度也随着空间的扩大而降低。当宇宙年龄为10-44秒时,温度高达1032℃,在这以后一刹那,即经过10-34秒后,宇宙突然“暴胀”,就像大气球突然被大人猛烈一吹那样,宇宙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刹那间扩大了1029倍。
中子星的发现者是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教授和休伊什研究小组的射电观测人员中一位女博士研究生,她的名字叫 SJ贝尔(S.Jocelyn Bell)。 仰望夜空就会发现,星星总是一眨一眨的。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大气层温度和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恒星闪烁现象。
是的,中子星是先有理论预言,后被证实存在的。1932年,英国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同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就提出有一类星体可以全部由中子构成,朗道因此成为首次提出中子星概念的学者。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发表文章,认为超新星爆发可以将一个普通的恒星转变为中子星。
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乔丝琳·贝尔和安东尼·休伊什发现了有规律的无线电脉冲,被推断来自于旋转中的中子星,1969年,在1054年超新星爆发残骸蟹状星云中,发现一颗射电脉冲星证明脉冲星、中子星和超新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