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朴加工方法:筒朴:将筒朴夹住置大锅开水中,用瓢舀开水烫淋,到厚朴柔软时取出,用青草塞住两端,直立放屋角或大木桶内,上盖湿草或破棉絮“发汗”24小时后,树皮横断面成紫褐色或棕褐色,有油润光泽。取出套筒,分成单张,用竹片或木棒撑开晒干,再用甑子蒸软后,即行卷筒。
水烫发汗法:剥下的厚朴皮自然卷成筒状,以大小筒套小筒,每3~5筒套在一起,将套筒直立放入开水锅中淋烫至皮变软时取出,用青草塞住两端,竖放在大小小桶内或屋角,盖上湿草发汗。待皮内表面及横断面变为紫褐色至棕褐色并出现油润光泽时,取出套筒,分开单张,用竹片或木棒撑开晒干。
厚朴的炮制方法分为两种:首先,将厚朴用水浸泡后捞出,再进行润透处理,去掉粗皮,洗净后切成丝,晾干。另一种方法是制作姜厚朴,需用生姜煎汤,加入净厚朴一同煮透,待汤汁被充分吸收后取出,立即切片晾干。每100斤厚朴需用10斤生姜进行加工,参考《雷公炮炙论》推荐,炮制时宜选用紫色且辛味的厚朴。
有。根据百度百科相关资料显示:平武厚朴加工有季节性,通常在秋季进行加工,因为这个时候厚朴的果实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采摘和加工。平武厚朴的加工过程包括去皮、切片、晾晒、烘干等步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厚朴的原始特性,以确保其药用价值和品质。
凹叶厚朴:与上种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叶片先端凹陷成2钝圆浅裂片,裂深达2~5厘米。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广西等地。性状:商品根据采皮部位、加工及形状不同,种类多样,主要有筒朴、靴角朴、根朴、枝朴四类。筒朴:为为主干的干皮,经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
③生物碱类成分,如木兰箭毒碱等。α、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理化鉴别:取粗粉3g,加氯仿30ml,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在紫外灯下,顶面观显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恩施是紫油厚朴原产地,其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世代相传。清时期,当地已有政府指导厚朴种植,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世纪初,双河乡厚朴已远近闻名,吸引了各地客商进行加工、收购和外销,形成厚朴集散地。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四个万亩厚朴基地,恩施双河基地之一。
研究发现,恩施紫油厚朴是鄂西地区(包括重庆,即原川东地区)的特色地方品种,通过恩施独特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它被历代医家推崇,是湖北省知名的地道药材。紫油厚朴的名称源自其品质和外观两个方面,品质最好的产地为川东(历史上恩施曾属四川),外观特征为紫色而油重。
恩施紫油厚朴,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双河乡双河桥,享有“双河厚朴”之名,是该地区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恩施州栽培此药材历史悠久,其产品以其独特的紫、油润质地,深受市场欢迎。故此,人们称其为“紫油厚朴”。其中,恩施市双河桥的紫油厚朴尤为著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树龄长,品质上乘,被誉为上等品。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批准对恩施紫油厚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市辖行政区域内的崔坝镇、沙地乡、太阳河乡、红土乡、新塘乡、白果乡、板桥镇、盛家坝乡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为了推动道地药材的开发,恩施市加大了中药材生产的力度。截止2003年,全市各类中药材生产总面积达到24万亩,其中党参3万亩、紫油厚朴5万亩、杜仲8万亩、窑归2000亩、鸡爪黄连3000亩、贝母2000亩、银杏3万亩,投产面积18万亩,占总面积的66%。
1、恩施紫油厚朴,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双河乡双河桥,享有“双河厚朴”之名,是该地区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恩施州栽培此药材历史悠久,其产品以其独特的紫、油润质地,深受市场欢迎。故此,人们称其为“紫油厚朴”。其中,恩施市双河桥的紫油厚朴尤为著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树龄长,品质上乘,被誉为上等品。
2、研究发现,恩施紫油厚朴是鄂西地区(包括重庆,即原川东地区)的特色地方品种,通过恩施独特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它被历代医家推崇,是湖北省知名的地道药材。紫油厚朴的名称源自其品质和外观两个方面,品质最好的产地为川东(历史上恩施曾属四川),外观特征为紫色而油重。
3、在临床应用中,厚朴被广泛用于治疗湿阻脾胃、脘腹胀满、赤白下痢、气滞冷痛、肺气壅滞、咳嗽气逆等症状。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紫油厚朴煎剂在治疗阿米巴痢疾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厚朴药理作用广泛,是中国治疗肠胃疾病的中成药重要组方之一,中国制药工业中利用厚朴配方的中成药超过200种。
4、恩施是紫油厚朴原产地,其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世代相传。清时期,当地已有政府指导厚朴种植,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世纪初,双河乡厚朴已远近闻名,吸引了各地客商进行加工、收购和外销,形成厚朴集散地。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四个万亩厚朴基地,恩施双河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