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命题并不总是正确的。虽然有些情况下物体的密度确实与其硬度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黄金的密度远大于钻石,黄金的密度为132克/立方厘米,而钻石的密度为52克/立方厘米。然而,钻石的硬度却远超黄金。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而密度则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而硬度则表示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密度大的物质不一定具有更高的硬度,密度小的物质也不一定硬度较低。硬度的高低与材料内部原子间的结合力、晶格结构等因素更为相关。以钻石为例,其密度为52克/立方厘米,属于中等密度的物质。
密度和硬度是物质的两种不同属性,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举个例子,钻石的密度为51克/立方厘米,而石墨的密度仅为26克/立方厘米,尽管钻石的密度明显高于石墨,但它的硬度却是石墨的数千倍。钻石之所以具有极高的硬度,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
因此,密度和硬度之间并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密度较大的物体并不一定硬度就大,密度较小的物体也不一定硬度就小。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结构和组成来判断其密度和硬度之间的关系。
不是的。密度与硬度之间没有相互关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比如黄金比铸铁软,可它的密度比铸铁高。再比如一块钢材我们将它裁成两块,拿其中一块去热处理。其结果是他们的密度没变可硬度不同了。
铁比铜重。解释: 铁和铜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密度不同。铁的密度约为87克/厘米,而铜的密度约为96克/厘米。 由于铁的密度较大,所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铁的质量要比铜重。 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排列方式造成的。
铜比铁重。解释: 铜和铁的重量比较取决于其密度。铜的密度大约为96克/立方厘米,而铁的密度是87克/立方厘米。由于铜的密度高于铁,所以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铜的质量会更重。 要比较两者的重量,还需要考虑它们的体积。
铜的密度约为8,900千克/立方米(或8,900千克/立方分米),而铁的密度约为7,800千克/立方米(或7,800千克/立方分米)。因此,同样大小的铜物品比铁物品要重。
可以观察到铁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同时,铁棒的质量会增加,因为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铜,铜的密度大于铁,因此附着在铁棒上的铜会增加其质量。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铁会替换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Fe+CuSO4=Cu+EeSO4---铁棒增重 64 64-56=8 X 104-100=4g 64/8=x/4g X=32克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棒上,铜比铁重,所以一个铁原子从铁棒下去换回一个铜原子上到铁棒上质量增加,所以是个典型的的差量法的计算题。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铜就吸附在铁棒上。这题用差量法,生成的铜的质量减去反应掉的铁的质量,就是103g-100g=3g。Fe+CuSO4==Cu+FeSO4 △m 64 64-56 m(Cu) 3g 解得 m(Cu)=24g 那么析出的铜就是24g。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例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 64 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有6克铁参加了反应。
铁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稀硫酸、稀盐酸能与氧化膜及铁反应,硫酸铜与氧化膜不反应但可与铁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氧化膜和铁都不反应,所以应选择硫酸铜溶液。点评: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但加热则可以发生反应。
设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 56 64 64-56=8 8g 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置换反应相结合考察方程式的计算,且使用的方法为差量法,近几年考察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