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成分。左旋甲基苯丙胺分子量常作为一些鼻腔去阻塞吸入剂的活性成分使用,低剂量下不会造成欣快或者成瘾的后果。
法律层面,甲基苯丙胺的旋光异构体——左旋和右旋体,由于其药效的巨大差异,持有50克以上的甲基苯丙胺在刑法中被视为重罪。对于非法持有毒品,如鸦片1公斤以上、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的量,法律将处以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冰毒的制造主要通过甲基苯丙酮与甲基胺反应生成甲基苯丙胺。反应物包括甲基苯丙酮和甲基胺,反应方式被称为胺还原法,通过还原C=O双键并将胺连接上去,生成甲基苯丙胺。此反应涉及手性异构体,左旋和右旋甲基苯丙胺的光学性质不同,对人体效果差异显著,相差几十倍。
手性中心是指一个原子与不同的官能团连接,使得分子存在非对称碳原子。甲基苯丙胺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它存在两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分别为左旋甲基苯丙胺和右旋甲基苯丙胺。这两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效应可能有所不同。甲基苯丙胺是一种受控物质,合法使用仅限于医学和法律规定的特定用途。
这篇评论的作者写道,维克的吸入器中含有左旋甲基苯丙胺,这是一种化学“镜像”的甲基苯丙胺。
亚甲双氧甲基***的简称,为***类似物质,分子式C11H15NO2,分子量192。其游离体为无色油状液,一般不溶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和氯仿等。其盐酸盐纯品为白色粉末,溶于水和醇,微溶于氯仿,不溶於乙醚。 MDA 又名:替苯丙胺,分子式C10H13NO2,分子量172。
R-氟西汀,又名N-甲基-gamma-[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丙胺,化学名为(R)-(-)-Fluoxetine hydrochloride,化学式为C17H19ClF3NO,分子量为347871。该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独特性,主要应用于药物合成和研究。R-氟西汀属于氟西汀家族,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强迫症:短期试验(少于24周)显示氟西汀比安慰剂更有效。治疗剂量为每日20 mg,但是高剂量(每日40或60 mg)有效率更高。长程研究结果(三项短期研究的延续阶段和一项预防复发研究)并未发现这种疗效。
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其药理作用与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有关,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高受体部位递质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在含有氟原子的官能团中,三氟甲基(-CF 3),尤其当其作为芳香族 化合物官能团时,由于其强电负性以及强亲油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药物分子 中都含有三氟甲基,如氟西汀(Fluoxetine)、索拉非尼(Sorafenib)。
丁内酯在中国不是毒品,只是被列为致癌类危险物品。丁内酯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6O2,分子量为11039,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是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
年我国将α-苯乙酰乙酸甲酯、α-乙酰乙酰苯胺、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酸、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酯、苯乙腈和γ-丁内酯6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年我国将α-苯乙酰乙酸甲酯、α-乙酰乙酰苯胺、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酸、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酯、苯乙腈和γ-丁内酯6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γ-丁内酯 在2021年,中国新增了以上六种物质至易制毒化学品清单中进行管理。根据《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有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被列出。自2005年11月1日起,国务院实施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三类共24个品种的易制毒化学品。
易制毒化学品指的是国家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化学品,分为前体和配剂。γ-丁内酯作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具有严格监管。具体分类如下:第一类(18种)如1-苯基-2-丙酮等;第二类(11种)如醋酸酐等;第三类(8种)包括γ-丁内酯在内。
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约为6 kb,包含单股正链RNA。根据其基因组的序列,丙肝病毒的分子量约为3×10^6到4×10^6Dalton(Da)之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菌株和个体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HCV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意思。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1%,约3800万人。
一般认为,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越大,抗病毒活性越低,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的活性明显高于40KD的长效干扰素;而且,12KD的长效干扰素可以全身分布,不仅清除肝内的主要病毒,更可以清除淋巴结、肾脏、脾脏、肾上腺、唾液腺等肝外病毒,故停药后的复发率较低。
及四种分子量为23KD、52KD、60KD、116KD的非结构蛋白分别与NSNSNSNS5相对应。由于GP72正好与瘟病毒表面蛋白或黄病毒第一个非结构蛋白(NS1)相对应,故将GP72的基因标记称谓E2/NS1。E1和E2/NS1糖蛋白能产生抗HCV的中和作用。NS2和NS4的功能还不清楚,发现与细胞膜紧密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