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2S)-1-甲基-2-溴环己醇或(1R,2R)-1-甲基-2-溴环己醇。反正溴和羟基在异面,反式加成,溴加在氢多的碳上。
2、如图,环己烯是带一个双键的环己烷。编号时双键碳编为1,2号,两个甲基在1,3位。
3、反1甲基2叔丁基环己烷写为甲基和叔丁基。顺式的构型,甲基和叔丁基在六元环的同一侧,按图中就应该是左上方那侧.反式的构型,甲基和叔丁基在六元环的两侧。
4、氯苯:为无色液体,沸点13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生产军用炸药所需的苦味酸。1940年到1960年间,大量用于生产滴滴涕(DDT)杀虫剂。
5、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就是尽量把取代基画在e键上,也就是与椅式平面几乎平行的键上。邻位的也是如此。邻位的两个直键,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所以两个平键很容易画出来。属于邻位交叉的结构。
自由基也叫“游离子”、“活性氧”,是独立存在的分子或原子带有一个不对称电子,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活性高,另一个是侵略性强。
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
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
是反-4-甲基环己醇吧。把所有原子看成球状,沿甲基、羟基所在平面往下切,反式也存在对称面。几乎所有的反式1,4-的环己烷都有对称面的。
有。甲基环己醇具有手性,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基团,形成一个立体化学结构。
环己醇可以是船式或者椅式,1,4位相对各连两个取代基,刚好一个对称面。
S,2S)-2-氯环己醇是反式结构,羟基失去质子,形成负离子,氧负离子从背后进攻含氯的碳,从而形成环氧化合物。(1R,2S)-2-氯环己醇还顺式的。形成的氧负离子,无法进攻相邻含氯的碳,反应无法进行。
环己醇制备环己酮反应中可能有的副产物是己二酸。有关方程式是:震荡是为了使得氧化反应充分进行。
碘仿反应。环己醇和1-甲基环己醇产生氢氧化钠水溶液,鉴别会起到碘仿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醚可溶于硫酸生成烊盐。
生成苯甲酸环己酯和水。甲苯和环己醇在反应过程中,甲苯的甲基被氧化为苯甲酸,而环己醇的羟基被酯化,生成苯甲酸环己酯。该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如浓硫酸或路易斯酸等。
迷糊了。按照马氏规则,—OH更倾向于加在连甲基的碳上,1-甲基-1-环己醇应为主要产物。2-甲基-1-环己醇为副产物。有机反应是很复杂的。这个反应实际中就会生成两种产物。只不过生成1-甲基-1-环己醇更多而已。
温度对反应(3)平衡的影响示于图3-2-19。由图3-2-19可知,甲基环己烷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为抑制这一副反应,也要求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有高的苯加氢活性,而且在催化剂上不存在酸性中心。
产物不是磺酸衍生物,产物属于硫酸氢酯。因为存在C—O键,而不是磺酸类的C—S键。
H2O2和HBr反应生成溴代溴。 溴代溴和1-甲基环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溴-1-甲基环己烷。
教学中可以先复习浓硫酸的氧化性,然后通过硝酸的实验,并与浓硫酸的反应比较,使学生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首先,4-醛基-1-环己烯加热时,醛基部分被还原成羟基,生成4-羟基-1-环己烯。接着,这个羟基在加热的条件下经过6π电子环化反应,生成2-环己烯-1-醇(2-cyclohexen-1-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