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的饲养管理方法

饲料的投喂 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

水质管理上,冬季新陈代谢减缓,需保持水质清澈,添加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病害防治方面,水霉病和小瓜虫病是主要威胁。水霉病可通过清塘、操作小心、药物治疗等方式防治;小瓜虫病则需消毒池塘,使用干辣椒和干姜的混合液进行治疗。

培育淡水白鲳鱼苗的池塘,一般面积1-2亩,水深80-100 厘米。要求:池塘在鱼苗下池前5-6天消毒好(毒塘方法与培育其它鱼苗一样,可用生石灰、茶麸、强氯精等),池水稳定、不渗漏。

日常管理按一般常规池塘养殖方法进行。饵料主要是以精料为主,有颗粒状和混合散状的两种饲料。饲料配比:细麦麸50%.豆饼粉25%,鱼粉15%,玉米粉8%,复合维生紊、矿物质、骨粉和食盐2%,搅拌均匀后,加工成颗粒或散装饲料待用。投喂方式为集中投食与抛撒投喂相结合。

昌鱼在水温多少度才不会冻死?

淡水白鲳喜欢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群居群游。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2~35℃,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2℃,水温低于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此外,它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在溶氧为0.5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它还具有一定的耐咸、盐的能力,能够在含盐量10%以内的咸淡水中生存。

鲳鱼体温15-30度。鲳鱼适宜生长的温度15-30度,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就会冻死或灼伤,养殖要配备相应的措施呢。

白鲳鱼是可以过冬的。白鲳鱼是暖水性鱼,需生长在15-30度的水温中,一旦水温低于12度就会被冻死,所以养殖白鲳鱼时对于冬季的管理极为重要。冬天临近时可以提前为白鲳鱼准备越冬池,越冬期间,要注意适当调节水温和水质,按时投喂饲料。

易于管理,加上市场需求大,所以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但是它是暖水性鱼,需生长在15-30度的水温中,水温一旦低于12度会冻死,尤其是幼苗,所以在养殖时对于冬季的管理的极为重要,那么白鲳鱼苗如何越冬呢?一起来看看吧。

鲳鱼的体温是32摄氏度左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鲳鱼的体温较低,只有32摄氏度左右,金鲳鱼的生存水温在16~36℃,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为22~28℃,一旦海水温度低于14℃,金鲳鱼就无法适应了。

银鲳鱼养殖方法

银鲳鱼需要宽敞且水质良好的环境。养殖银鲳鱼的鱼缸应该足够大,以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同时,要确保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并过滤杂质。维持适宜的水温也非常重要,通常应保持在24-28摄氏度之间。 饲料管理 银鲳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颗粒饲料、薄片饲料、活饵等。在养殖过程中,应确保饲料营养均衡。

每天7:30吸污换水(停气吸污后,再开气时,气量应由小到大缓慢开启,以免引起银鲳因受到惊吓而造成的撞壁等应激反应。),日换水量50%~150%,换水后加入适量的EM菌,水温控制在28℃以下。12:30及17:30吸去剩饵确保水质清新。

宁波市在人工养殖银鲳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克服了银鲳鱼受精率低、嘴小难以摄食和选择合适饵料等多重困难,成功孵化出超过5万尾银鲳鱼仔鱼,孵化率高达90%以上。这一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进一步培育以确保幼鱼达到养殖标准。

银鲳鱼能人工养殖。银鲳是海洋养殖重要的候选品种,2004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始研究银鲳鱼全人工养殖技术,2007年已完成人工育苗,2008年已完成子一代、子二代人工繁殖,2016年已完成子三代人工繁殖,2017年已繁育苗种数十万尾,现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均已开展人工养殖。

银鲳鱼能够人工养殖。它本身是一种海鱼,离开海水就会死掉,之前人工饲养的难度很大,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经攻破技术难题。银鲳鱼本身的嘴比较小,所以每次进食的数量有限,对食物也很挑剔,需要用专门的饲料投喂,平时还要提供灯光,但不要太强烈,以免其产生应激反应。

饲料配比:集约化养殖中常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饲料配方:工、主原料鱼粉5%,豆饼20%,菜饼35%,粗面40%,添加剂、赖氨酸0. 3%,蛋氨酸0.2%。配方2:细麦麸50%,豆饼粉25%,鱼粉15%,玉米粉8%,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骨粉、食盐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