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苯酚。甲基苯酚的沸点是200度,苯酚沸点是180度,对比可得甲基苯酚的沸点高。甲基苯酚即甲酚。几乎无色、淡紫红色或淡棕黄色的澄清液体。
2、又称3-甲基苯酚。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苯酚气味。熔点15℃。沸点202℃。密度0336g/cm3(20℃)。折射率5282。稍溶于水。溶于热水、苛性碱液和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等。能与水蒸气一同挥发。苯环上可以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等取代反应。可以进行氧化、加氢、醚化等反应。
3、苯环带吸电子取代基的酚的酸性增强(H—O键极性加大),苯环带供电子取代基的酚酸性减弱!原因是吸电子基减弱苯环电子云密度,利于分散负电荷。吸电子基处于林、对位时,酸性增强效应大于间位;供电子基处于邻、对位的酸性减弱效应大于间位。
4、间对甲酚是间甲酚(间甲基苯酚)与对甲酚(对甲基苯酚)的混合物。间甲基苯酚 对甲基苯酚 间甲酚和对甲酚由于沸点十分接近(相差0.4 ℃),工业上很难用精馏法将其分离,通常以间/对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论是间甲酚还是对甲酚,它们都不是芳烃。因此你问题中的答案应该为零。
5、高场区最高的峰是甲基的,羟基的氢在35左右,苯环上四个氢各不相同,理论上是四组峰,但甲基取代的C左右的C上的氢的化学位移很近,裂分后重合像一组峰。
剩下三个酚类中,对硝基苯酚酸性最强,因为硝基是强吸电子基。对甲基苯酚酸性最弱,因为甲基是弱的给电子基。
大概原则是只要使酚羟基连接的碳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的,都会增强酚的酸性,反之亦然。
因此,间硝基苯酚的酸性虽也比苯酚的强,但对酚的酸性影响远不如硝基在邻或对位的大。二硝基苯酚的酸性更强,显然是由于上述效应更强的缘故。(2)甲氧基具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O上有孤对电子,对苯环有共轭效应;O又是高电负性原子,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
吸电子基处于林、对位时,酸性增强效应大于间位;供电子基处于邻、对位的酸性减弱效应大于间位。排序:对硝基苯酚 间硝基苯酚 苯酚 间甲基苯酚 对甲基苯酚 2 卢卡斯试剂与醇的反应可以理解为“亲核反应”。醇的电子云密度大的反应快,活性大。
理化性质: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或晶体,有腐蚀性和毒性,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溶液或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无色结晶块状物,有苯酚气味。可燃。沸点209℃(208℃,205℃)。熔点369℃。闪点81℃。自燃点559℃。相对密度0178(0341)(20/4℃)。
在溶解性方面,甲基苯酚并不溶于水,但易于溶解于碱性溶液,如苛性碱液,以及一些有机溶剂,如甲苯和乙醇。值得注意的是,它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这可能会影响其化学稳定性。在温度方面,甲基苯酚的沸点为209℃,具体范围在208℃至205℃之间,其熔点则为369℃。
邻甲酚是一种无色或略带淡红色的结晶物质,具有苯酚特有的香气,然而,它具有毒性且具有腐蚀性。其熔点为30.9℃,当加热至沸点190.8℃时,它会发生变化。邻甲酚的密度相对较高,为0273,其折射率则为5361。
根据1,3-二甲基苯酚和1,3-二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进行分离,有两种方法:可根据他们的极性不同,通过柱层析进行分离,由于硝基极性较大,在硅胶柱中最后洗脱出来,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简单粗暴,但是却强力有效。损失相对来说较小,洗脱溶剂用量较大。
盐酸羟甲唑啉,以其中文名6-叔丁基-3,12-咪唑啉-2-苯甲基-2,4-二甲基苯酚盐和英文名Oxymetazoline HCl,化学式为C16H24N2OHCL,CAS号为2315-02-8,EINECS编码为219-015-0,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它的3D模型可用以展示其分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