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毒机制:硫酸二甲酯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甲醇、硫酸及硫酸氢甲酯。硫酸对局部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炎症、肺水肿;对皮肤和眼可致化学性灼伤或角膜溃疡、混浊等;高浓度可致反射性窒息,甚至死亡。
2、硫酸二甲酯粘衣服上,洗不掉,对衣服有极大的烧伤。
3、处理原则: (1)清除皮肤污染,误服者应尽快洗胃。 (2)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 (3)及时使用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参见氰化氢。中毒程度轻者,也可单用硫代硫酸钠亦有良好解毒效果。 (4)给予自由基清除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等。
1、硫酸二甲酯,(CH3)2SO4 硫酸二甲酯很便宜,因此是工业上用的最多的甲基化试剂。缺点是毒性比较强。(2)碘甲烷,CH3I 碘甲烷在实验室中比较常用,由于其沸点很低,所以反应后过量的碘甲烷很容易通过旋蒸除去。
2、甲基化反应条件 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强酸性试剂,甲基化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例如碳酸钠可以作为亲核碱性试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此外,由于DMTS对水敏感,反应环境需要保持干燥。
3、最常用的甲基化试剂是碘甲烷和硫酸二甲酯。 胺与卤甲烷反应,氮上的氢被甲基取代,并且可进一步甲基化,直至彻底甲基化生成四级铵盐。
4、无溶剂条件。酚羟基甲基化,在无溶剂条件下,以硫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进行酚羟基的甲基化反应,合成了4个含甲氧基化合物药物中间体。
5、室温下为密度大的挥发性液体,碘甲烷可与常见的有机溶剂混溶,纯品无色,暴露于阳光下会分解出碘单质而带紫色。碘甲烷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甲基化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反应一般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6、碘甲烷与碳酸二甲酯、硫酸二甲酯、三氟甲磺酸甲酯是常见的甲基化试剂。根据软硬酸碱理论,碘是“软”的阴离子,因而碘甲烷所参与的甲基化反应也应在两位亲核试剂较“软”的一段发生。
1、碘甲烷是一个卤代烃,分子式写为CH3I、MeI,是甲烷的一碘取代物。室温下为密度大的挥发性液体,偶极矩59D,折射率5304(20℃、D)、5293(21℃、D)。
2、毒芹碱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生物碱,存在于有毒植物如毒芹(Conium maculatum)中。其分子式为C8H17N。碘甲烷是一种碘代烷烃,分子式为CH3I。
3、碘代甲烷是一个卤代烃,结构式为CH3I、MeI,是甲烷的一碘取代物。室温下为密度大的挥发性液体。结构式是表示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化学组成式。是一种简单描述分子结构的方法。
4、碘甲烷,也称为甲基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3I。这种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碘甲烷是一种相对密度较大的液体,其分子量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粘度。
5、CH3I,是1°卤代烃,其最重要的反应就是SN2亲核取代反应。I-是一个很好的离去基团,因此CH3I可以和各种亲核试剂反应。
6、硫酸二甲酯,(CH3)2SO4 硫酸二甲酯很便宜,因此是工业上用的最多的甲基化试剂。缺点是毒性比较强。(2)碘甲烷,CH3I 碘甲烷在实验室中比较常用,由于其沸点很低,所以反应后过量的碘甲烷很容易通过旋蒸除去。
DNA 去甲基化有两种方式: 1) 被动途径: 由于核因子N F 粘附甲基化的DNA , 使粘附点附近的DNA不能被完全甲基化, 从而阻断DNM T1 的作用; 2) 主动途径: 是由去甲基酶的作用, 将甲基集团移去的过程。
有机化学的甲基化是指一个烷基化的过程传送一个CH3基团。这个过程一般都会使用亲电子的甲基源,如碘代甲烷、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或是较少有但更强力的甲基化试剂,如三氟甲基磺酸甲酯或氟代磺酸甲酯。
DNA的甲基化是在DNA的序列不变的条件下,在其中某些碱基上加上甲基的这样一个过程。DNA甲基化的结果,一般是使甲基化位点的下游的基因表达量变少。
指对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某些特定部位上碱基进行甲基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