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分区间年代地层物性的差异

本节则从年代地层学的角度分析地质块体演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在物性参数方面的反映,主要通过比较一些地层分区以代、纪、世所分别表示的界、系、统地层单元的物性差异,总结各地层分区在某一时间段之中地质演化的差异在岩石物性上的记录。首先讨论各地层分区的界级地层单元的物性差异(表2-3)。

物性参数 岩石的孔隙度-深度关系是回剥法反演地层埋藏史的关键。由于目的层年代古老、岩性多样,且埋深不同,声波测井资料影响因素复杂,可采用各区块已有的统计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砂岩、泥岩及碳酸盐岩的孔隙度-深度关系。

地质学家根据地震、测井资料、岩心的矿物成分、结构、层理、生物化石等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地质特征就可以推断储层是属于哪个地质年代的地层,然后根据其沉积旋回性和标志层进行分级对比,先划分大层序后划分小层序,这种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就保证了我们不会张冠李戴认错了层。

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是地质历史中的侵蚀面或无沉积面,其上下岩层物性上存在更大的差异,无疑会形成更好的地震反射,它也具有年代地层学的意义。由此可见,根据地震反射完全可以建立起时间地层格架,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来确定各成因单元中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

区间是什么意思

1、区间的意思:通讯联络、交通运输线上为管理方便而划定的一段路线;指数字增减变化的一定范围;在数学里,区间通常是指这样的一类实数集合。区间的读音及出处 读音:qū jiān 出处:梁晓声·《雪城》上部第五章:铁路三号门那里,有每隔两小时开往煤车站一次的区间车。她不顾一切地在大雨中猛跑。

2、区间(英语:interval)在数学上是指某个范围的数的集合,一般以集合形式表示。在图中的数轴上,所有大于x和小于x+a的数组成了一个开区间。在初等代数,传统上区间指一个集,包含在某两个特定实数之间的所有实数,亦可能包含该两个实数(或其中之一)。

3、区间指的是一个连续的、有一定范围的数值或时间。详细解释如下:区间的定义 在数学领域,区间通常用来描述一个连续的数值范围。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数的区间是[1, 5],这表示这个数在1到5之间。区间的表示方式可以是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或闭区间,这取决于是否包含范围的起点和终点。

4、在数学里,区间通常是指这样的一类实数集合:如果x和y是两个在集合里的数,那么,任何x和y之间的数也属于该集合。概念 设a,b是两个实数而且ab.我们规定: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a,b]。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a,b﹚。

锗的存在形式与元素有机/无机结合状态

本节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临沧超大型锗矿床褐煤中锗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此外利用腐殖体/全煤锗含量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微量元素的有机/无机结合状态。 重液分离 选取三件代表性的样品(表5-21)粉碎(100目)后,用CHCl3抽提,所得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经处理后用比色法测定其中锗含量。

锗的化合物有无机锗与有机锗两种,无机锗毒性较大,对人体是严格禁用的,有机锗对人体健康有益,但重要的是如何严格掌握有机锗的使用剂量。有机锗参与体内代谢,含有多个Ge-0键,具有很强的氧化脱氢能力。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保证细胞的有氧代谢。

目前发现锗有益的生物效应与存在形式关系甚大,似乎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只有部分有机锗化合物才能表现出来而又肯定的生理活性。

硫银锗矿 锗的赋存状态:锗元素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约百万分之七。

尽管煤中锗主要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天然水体中的有机锗是稳定的,不参与锗的地球化学循环(Murnane et al.,1981990)。

解释:锗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相对稀少。在煤炭中,锗的含量通常较低,但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褐煤中的锗含量: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煤炭,由于其含有的有机物质较多,因此可能含有相对较高的锗元素。锗在褐煤中主要以有机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锗比较容易提取和利用。

孔渗特征评价

微裂隙连通性。微裂隙对渗透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微裂隙密度上,微裂隙的形态、长短及是否有矿物充填等,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很大。因此这里将微裂隙形态单独作为一项评价参数进行研究。微裂隙形态的评价隶属度模型见表12。

总体上,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反映是一致的,都表明本区延长组储层低孔低渗、孔隙结构较差的特点。

其次,按照同样的方法,通过对第三层“煤层厚度”和“含气条件”两个评价参数进行评价,即可获得第二层,即准则层“资源潜力”的评价值。第三,按照类推方法通过对“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孔渗特征”和“开发地质”的评价,即可获得目标层(高煤级开发区块煤储层综合评价指数)的值。

孔渗特征 页岩孔隙大小从1~3nm至400~750nm不等(Robert, et al.,2009),比表面积大,结构复杂,丰富的内表面积可以通过吸附方式储存大量气体。

基于以上六条评价参数的选取原则,围绕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孔渗特征和开发地质条件评价四个目标,共选取了煤层厚度等11项评价要素,并进一步划分为目标煤层厚度及稳定性等18项评价参数。各评价要素和评价参数及其获取方法详见表2所示。

孔渗特征。综合以上对贵州省不同层系泥页岩储层物性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表33),龙马溪组和龙潭组孔渗性相对较好,而牛蹄塘和打屋坝组在孔渗方面表现较差。 表33 贵州省各目的层系孔渗对比一览表 2)孔隙类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径分布较广,但以大中孔较为集中。

煤层气的特征

1、国内测试资料表明,煤层气δ13C1变化于-78‰~-28‰之间,分布范围广,同位素组成总体上偏轻,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和不同煤阶煤中的δ13C1分布特征亦有所不同。就地区而言,华北煤层气δ13C1为-78‰~-28‰,东北煤层气δ13C1为-68‰~-49‰,华南煤层气δ13C1为-68‰~-25‰(图4-6)。

2、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平面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具良好的毛细封闭能力,有利于煤层气的形成和保存。

3、煤层顶底板封闭性好、分布稳定、完整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保存 吐哈盆地的聚煤沉积体系主要有滨浅湖相、沼泽相和河流相。浅埋区部分厚煤层顶板多以封闭性能极佳的泥岩为主,底板细、粗碎屑岩兼有,顶板的良好封闭性使煤层中的煤层气难以向外逸散,对煤层气的保存有利。

4、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含气量值整体较高,在200m深度处,郎岱、六枝西南翼,格木底和旧普安东南翼等含气量显得较高,一般都大于5m3/t,而其他向斜如睛隆、青山、潘龙和发耳等均较低。在500m和1000m等深度处各向斜含气量的变化情况同上。

5、煤层厚度大、分布广泛,煤层气总生成量可观 本区发育的塔里奇组A组、阳霞组B组煤和克孜勒努尔组C组三套煤层,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煤变质程度中等,盆地总生气量可观。

6、一)煤层气地质特征 含煤地层及煤层 天山含气盆地群侏罗系主要为一套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沉积组合。沉积厚度一般变化范围在500~3000m之间。煤层主要在下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不含煤层,三工河组仅局部含薄煤层及煤线。

煤层平均厚度的确定

各国对于煤层厚度的限制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美国,煤层厚度一般小于300英尺,而在中国,一些煤炭开采区域的煤层厚度可以达到500米。因此,规范制定机构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煤层厚度标准,并对煤炭开采公司进行监管,以确保开采行为的安全和有效。

“三测”中的测量煤层厚度是指测量煤层顶底板的平均厚度,一般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煤层倾角是指测量煤层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以度为单位;测量煤层走向是指确定煤层走向的方向,一般以方位角表示。

桑树坪井田最厚平均达95m。局部受古河流冲刷影响。各井田煤厚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就全区来看,从北向南,煤厚逐渐变小,但煤层稳定性却逐渐变好,特别是象山井田的中部和南部,3#煤层相当稳定(图3~图5)。因此,从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来看,3#煤层应是区内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对象。

而且因为其采煤层较多且稳定,煤层平均厚度7米,属于是较为浅薄的煤层厚度,所以多是以露天、斜井等方式开采。

太原组和山西组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46m,含煤10余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43m,含煤系数为51%。研究区东、西部煤层的发育特征有所差异,煤层编号亦有所不同。

煤层厚、结构简单。根据查询采招网,2号煤的煤层平均厚度为32m,采用平均厚度为19m,属于厚煤层。其煤层底板标高在+560~+740m之间,埋深在5495~6595m之间,倾角为0.6°,倾向为北西。2号煤的煤层结构简单,含有1层厚0.10~0.35m的粉砂质泥岩夹矸。

煤的密度区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