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的物质的量间的公式转换

n代表物质的量,M代表摩尔质量,m代表质量。所以n=m/M。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有氧气32g,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氧气的摩尔质量就32g/mol(ps:摩尔质量说白了就是用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数,然后在后面加上单位),这样的话n就等于m除以M,就是32g除以32g/mol,所以n就等于1mol。

n=m/M 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所以,N/NA=m/M=V/V=n。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阿伏伽德罗常数——NA,气体的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L/mol——24L/mol。

m=nM M=m/n 以上就是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的变换公式。对于初学者最为重要是要理解什么是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可以理解为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ol,例如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摩尔质量其数值等于这种物质的分子量。

一:定义式。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质量(g)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

关于这个问题,楼主的老师应该有一些不错的解题办法,但我在这里讲一个一劳永逸的公式法解题。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本来就是可以换算的。 先推公式:设c(mol/L)为物质的量浓度,M(g/mol)为溶质的摩尔质量,p(g/cm3)为溶液密度,w(%)为溶质质量分数,V(L)为体积。

怎么计算溶液的体积与密度

溶液体积一定不等于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溶液的体积V=m/d ; 其中m是溶液的质量, d是溶液的密度。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者离子之间有间隙,当溶质溶于溶剂的时候,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的间隔之中,所以形成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第二步:用准备好的烧杯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记录此体积值为V。第三步:将烧杯放置于天平上,称量此时烧杯与溶液总质量,记作m。第四步:通过减去空烧杯质量,得到溶液的质量,即m = m - m。

溶液体积。溶液稀释的计算:核心:加的是溶剂,与溶质无关,溶质质量不变。c1·V1 = c2·V2 稀释前溶质的浓度 × 稀释前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溶质的浓度 × 稀释后溶液的体积。质量分数与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c是溶质的浓度,ρ是溶液密度,ω是溶质的质量分数,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

溶液密度的计算方法:用量取出的溶液质量÷溶液体积就是该溶液的密度。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溶液密度的计算方法:用量取出的溶液质量除以溶液体积就是该溶液的密度。

混合溶液的密度等于:混合溶液的总质量除以混合溶液的总体积。混合溶液的总质量等于每种组分质量之和。混合溶液的总体积等于每种组分体积之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

高中化学c=1000ρw/m怎么来的

1、c等于1000ρwm推导公式是C等于n除v。n为溶液的物质的量v为体积,n等于m除Mm为溶液质量,M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v等于m除p乘以1000V为溶液体积约等于水的体积,p为溶液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因为体积是升所以密度要乘1000。

2、设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质量分数为ω,体积为V(L),密度为ρ(g/cm^3),则溶液质量m1=Vρ,溶质质量m2=Vρω,由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得n=(1000Vρω)/M,所以有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得c=(1000Vρω)/MV,约掉V,c=1000ρω/M。

3、溶质的 M,溶质质量m=ρVw=nM,得出 n=ρVw/M,而溶质的 c=n/V=ρVw/M/V=ρw/M,但在化学中,一般为L(升),密度单位为g/cm3,则上面推出的c=ρw/M的单位为mol/cm3,换算后为1000mol/L,(因为1L=1000cm3),故:c=1000*ρw/M,是单位为标准单位mol/L的公式。

4、溶质质量m=ρVw=nM,得出 n=ρVw/M,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n/V=ρVw/M/V=ρw/M,但在化学中,体积单位一般为L(升),密度单位为g/cm3,则上面推出的c=ρw/M的单位为mol/cm3,换算后为1000mol/L,(因为1L=1000cm3),故:c=1000*ρw/M,是单位为标准单位mol/L的公式。

5、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理解为1升(一千毫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于是就有了,c=1000ρω/M这个公式。因为溶液的浓度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以在已知溶液的密度的情况下,直接计算1升(1000毫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捷径是也。

6、利用基本公式一步步推导出来的。c=n/V=(m溶质/M) / (m溶液/密度p) =p*w/M 其中,p是溶液的密度;w是溶质的质量分数;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至于1000吗,只是单位运算出来的结果,因为一般地,p密度是g/cm3,而c是L/mol 这里面,cm3和L刚好是1000倍。

怎样计算溶液的体积?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原则得公式:C1V1=C2V2,其中,C1为稀释前的浓度,V1为稀释前体积,C2为稀释后的浓度,V2为稀释后体积。 例: 计算18mol/L的浓硫酸配制500ml,3mol/L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量。

2、溶液体积一定不等于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溶液的体积V=m/d ; 其中m是溶液的质量, d是溶液的密度。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者离子之间有间隙,当溶质溶于溶剂的时候,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的间隔之中,所以形成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3、溶液的体积=(V*17/24+1000)/p mL,如果体积单位是升,溶液的体积=(V*17/24+1000)/(1000p)p为溶液密度。

4、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进行稀释和浓缩时,溶质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 度×稀释后体积。即: C1×V1=C2×V2。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 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原理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改变。

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是什么?

1、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是:c=n/V;c=ω·ρ/M;c=ω·ρ·V / M。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摩尔定律)是一个用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公式内容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2、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公式为:c(B)= n(B)/V(B表示各种溶质)注意: ① .V为溶液体积, 单位一般为 L。 ② .物质的量为溶质物质的量,不能用质量表示 。③ .在某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浓度不变,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体积决定。④.溶液呈电中性,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3、浓度公式是c=n/v。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是一个用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公式内容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即n=c·V,该公式也叫摩尔定律。同温同压时:V1/V2 = n1/n2 = N1/N2。同温同体积:P1/P2 = N1/N2 = n1/n2。

4、溶质质量m=ρVw=nM,得出 n=ρVw/M,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n/V=ρVw/M/V=ρw/M,但在化学中,体积单位一般为L(升),密度单位为g/cm3,则上面推出的c=ρw/M的单位为mol/cm3,换算后为1000mol/L,(因为1L=1000cm3),故:c=1000*ρw/M,是单位为标准单位mol/L的公式。

5、计算公式是c=n/v,单位:mol/L。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摩尔数。摩尔简称摩,旧称克分子、克原子,符号为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每1摩尔任何物质(微观物质,如分子、原子等)含有阿伏加德罗常量(约02×10)个微粒。

6、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是一个用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公式内容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该公式也叫摩尔定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