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醚、丙酮。用高锰酸钾氧化生成3-甲基间苯二甲酸和均苯三甲酸。在煮沸的1,3,5-三甲苯中通入氯气,生成ω-氯代均三甲苯和ω,ω-二氯代均三甲苯。与三氯化铝一起煮沸,甲基发生移动,生成间二甲苯、1,2,3,5-四甲苯,1,2,4,5-四甲苯和少量的苯、甲苯、1,2,4-三甲苯等。
⑺.解析:含有苯环结构,属于羧酸类,除苯环外,其余的两个碳原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CH2COOH,另一种是甲基(-CH3)和羧基(-COOH),甲基和羧基有三种位置关系,该物质的名称和结构简式为:苯乙酸[―CH2COOH]、对甲基苯甲酸[CH3――COOH]、间甲基苯甲酸(略)、邻甲基苯甲酸(略)。
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H变成CH3,无论位置,所以说苯的同系物C9H12,只要在苯环的基础上加上三个甲基,或者一个丙基,一个乙基和甲基。
[练习]在烷烃通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C3H7和-C4H9的同分异构体。
取代基不对称的都算,比如1,2,4-三甲基苯,芳烃中不对称烃。1,1,2-三甲基乙烯(2-甲基-2-丁烯),不对称烃烯烃。1-甲基-2-乙基乙炔(2-戊炔),不对称炔烃。烷烃的更多了。怎么判断呢?就是结构中,没有对称面或者对称中心的,就可以称之为不对称。
1、青霉素类结构改造将青霉素6位侧链α-碳原子上引入亲水性基团,可扩大抗菌谱,得到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结构特征:由β-内酰胺环、氢化噻唑环及酰基侧链构成不耐酸,只能注射给药酰胺侧链引入较大的取代基,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阻止了β-内酰胺酶的进攻。
2、耐酸青霉素 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和苯氧乙基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但不耐酶,不宜用于严重感染。耐酶青霉素 化学结构特点是通过酰基侧链(R1)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了β-内酰胺环,使其不易被酶水解,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3、按其特点可分为 :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分子结构球棍模型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4、可分为三代:第一代青霉素指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苄青霉素);第二代青霉素是指以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改变侧链而得到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青霉素是母核结构带有与青霉素相同的β-内酰胺环,但不具有四氢噻唑环,如硫霉素、奴卡霉素。
5、广谱青霉素的特点是:①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都呈杀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更强。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感染。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肺部、屎路及胆道感染等;⑨耐酸,可口服;⑨不耐酶,对耐青霉素酶的菌株无效。
1、均三甲苯核磁共振氢谱中的三个甲基是等效的,会出现9个H都是等同的尖锐单峰(sharp singlet)。化学位移大约是0.95ppm.而苯环的3个H也是等效的, 在15ppm会出现一个较宽的单峰(broaden singlet)。
2、共振结构是1931年鲍林创立的一种分子结构理论。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不能用路易斯结构式正确地描述时,可以用多个路易斯式表示,这些路易斯式称为共振结构。
3、③在各个共振式中,能量最低而结构相近的式,所占的几率最多,以烯丙基正离子为例:④共振能的概念,标志共振杂化体比任何单独一个共振结构式都来得稳定的程序。要正确写出共振结构式,应符合下列几条规则:① 共振结构式之间史允许键和电子的移动,而不允许原子核位置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