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防治方法: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植株旺长,雨后注意排水。初发病时剪除病叶并烧毁,喷洒0.3度石灰硫磺合剂。草莓叶斑病的防治 又称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浆果采收后大量发生,叶片感病后形成无一定形状的红色或紫色病斑,以后病斑扩大,中心变成灰白色圆斑,周围紫红色,形状如蛇眼。
2、防治方法:烧毁病株,用敌百虫乳剂400~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7)蛴螬 蛴螬在草莓收获期和八九月份咬食根、茎,使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在危害期灌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也可结合浇水向流水中滴入水胺硫磷,每亩用药1千克。
3、对该病的防治首先是清除病源;注意通风;防止旺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采收后全园割叶。其次是在发病中心喷布约0.3度石硫合剂或在采收、割叶后喷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代森锰锌及扑海因等。
4、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改善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定植前深耕,减少菌源。实行高畦、地膜覆盖栽植,防止果实直接接触地面。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块。合理密植。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并带出园地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源以及使用无滴棚膜。
1、-二甲基-1,3-二恶唑烷-4,6-二酮,也被称为丙二酸环(亚)异丙酯,是一种化合物,它的中文名称有多种叫法,如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2,2-二甲基-1,3-二恶唑烷-4,6-二酮,还被俗称为麦氏酸或米氏酸。
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又称丙二酸环(亚)异丙酯,这是一种化合物,具有多种名称。在中国,它的中文名称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另外还有2,2-二甲基-1,3-二恶唑烷-4,6-二酮和麦氏酸、米氏酸的别称。
3、麦氏酸,其化学名称为丙二酸环(亚)异丙酯,又称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2,2-二甲基-1,3-二恶唑烷-4,6-二酮。在英文中,它被写作2,2-Dimethyl-1,3-dioxane-4,6-dione,也被称为Meldrums acid或Malonic acid cyclic isopropylidene ester。
1、二甲基-2-咪唑啉酮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脂肪胺类特有气味的低粘度液体。它的物理性质独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沸点,约为220-225℃,这个温度下,该物质会发生蒸发。其折光度为4720,这是一个衡量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的指标,对理解和应用该化合物有重要参考价值。
2、-二甲基-2-咪唑啉酮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脂肪胺类特有气味的低粘度液体。它的物理特性十分显著,首先,其沸点位于220-225℃之间,这意味着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它会发生蒸发。在光的折射方面,它呈现出较高的折光度,为4720,这表明其对光的折射能力较强。
3、莫索尼定的物理性质为结晶状,其熔点在217~219℃范围内,但在这个温度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其制备方法有两条途径:首先,通过5-氨基-4,6-二氯-2-甲基嘧啶与1-乙酰基-2-咪唑啉-2-酮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产物进一步与甲醇钠作用,从而得到莫索尼定。
4、下午好,水处理工艺使用的阻垢缓释和杀菌溶剂一般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属于普通化学品比如各种有机膦酸、聚丙烯酸钠和咪唑啉酮等等,它们通常是经过一定浓度稀释后的水溶液不具有易燃易爆和挥发特征。几种膦酸对皮肤有轻微腐蚀添加过程中佩戴手套操作即可。
5、克菌丹、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醌类杀菌剂抑制β-氧化,阻碍脂肪酸的降解。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三磷酸甘油酯的合成而干扰脂的生物合成,克瘟散还能抑制糖脂的合成。
6、变性乙醇适合敏感肌肤吗 变性乙醇不适合敏感肌肤。敏感性肌肤禁用的成分 人造防腐剂 敏感肌禁用化学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西吡氯铵、氯已定、脱氢醋酸、二氯苯甲醇、双咪唑烷基脲、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二溴戊二腈、甲基异噻唑啉酮等等。
-二甲基-2-咪唑啉酮,化学名为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其CAS号为80-73-9。这个产品还有其他中文名称,包括二甲基咪唑啉酮、二甲基-2-咪唑烷酮、DMI、N,N-二甲基亚乙基脲、二甲基-2-咪唑酮等。
-二甲基-2-咪唑啉酮,化学名称为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它的CAS号为80-73-9,表明其在化学品数据库中的唯一标识。这个名称在中文中也有多种别称,如1,3-二甲基咪唑啉酮、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简称为DMI或N,N-二甲基亚乙基脲。
-二甲基-2-咪唑啉酮,简称DMI,化学名为N,N-Dimethylethyleneurea或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CAS号为80-73-9,EINECS号为201-304-8。其分子式为C5H10N2O,分子量为111457,结构式通常称为DMI。
二甲基-2-咪唑啉酮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脂肪胺类特有气味的低粘度液体。它的物理性质独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沸点,约为220-225℃,这个温度下,该物质会发生蒸发。其折光度为4720,这是一个衡量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的指标,对理解和应用该化合物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首先,它作为一种高功能性反应溶剂,被用于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中,能够帮助生产出高质量的聚酰胺材料。
英文名:N,N-Dimethylethyleneurea;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 DMEU; 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一种非质子强极性溶剂,具备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医药、炼化、染料/颜料、微电子、工程塑料、清洗与表面处理等领域。
1、N-Dimethylethyleneurea;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 DMEU; 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一种非质子强极性溶剂,具备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医药、炼化、染料/颜料、微电子、工程塑料、清洗与表面处理等领域。
2、-二甲基-2-咪唑啉酮,简称DMI,化学名为N,N-Dimethylethyleneurea或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CAS号为80-73-9,EINECS号为201-304-8。其分子式为C5H10N2O,分子量为111457,结构式通常称为DMI。
3、-二甲基-2-咪唑啉酮,化学名称为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它的CAS号为80-73-9,表明其在化学品数据库中的唯一标识。这个名称在中文中也有多种别称,如1,3-二甲基咪唑啉酮、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简称为DMI或N,N-二甲基亚乙基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