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CH3(CH2)2COOH和CH3CH2CH2COOH是不是同一物质?

CH3(CH2)2COOH和CH3CH2CH2COOH是同一物质,是丁酸,只是前者把两个-CH2给写在一起了,就好像十二烷,可以写成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3,也可以写成 CH3-(CH2)10-CH3。

首先C4H8O2有两个不饱和度 AB应该是丁酸和2-甲基丙酸。因为二者皆可以使NaHCO3放出CO2,所以说明二者是羧酸类,为丁酸及其异构体。

酸类:CH3CH2CH2COOH、(CH3)2CHCOOH;羟醛类:HOCH2CH2CH2CHO、CH3CH(OH)CH2CHO、CH3CH2CH(OH)CHO等;羟酮类:HOCH2COCH2CHHOCH2CH2COCH3等;环二醇、四元环、三元环;烯二醇:HOCH2CH=CHCH2OH。

正丁酸(百度百科)中文名:正丁酸,酪酸,乙基乙酸,丁酸。英文名:n-butyric acid, n-butanoic acid。分子式:CH3CH2CH2COOH。 分子量:810。CAS No.:107-92-6。

分子式为碳四氢八氧二的羧酸原因是,脱去质子形成羧酸根后,羟基氧根就变成了sp2杂化,两对孤对电子加一个碳氧σ键,另外p轨道两个电子与碳氧双键形成3中心4电子的共轭体系,故羧酸根的两根碳氧键长度相同的。

原油指纹组成随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的变化关系

水洗作用的影响对象主要是可溶组分,且对于C15之后组分的影响较小。可以说,C15之前组分的含量会随水洗作用增强而减小,正构烷烃轻重比随水洗作用减小,正构烷烃与芳烃比值增大。对C15之后的指纹变化来说,相对浓度会增加,但指纹参数应当没有明显影响,如姥鲛烷/植烷比值基本不变。

水洗作用对油藏内原油的组成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水洗作用通常与生物降解作用相伴生,常被生物降解作用所掩盖,因此给人们认识水洗作用对油藏内原油性质的影响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且在长时间的注水驱油开发过程中,油层水、注入水对原油的驱动过程中,也会选择性地溶解原油的易溶解成分,对原油产生水洗作用。

主要机理包括:生物降解与水洗作用改造,油藏内温度、压力的变化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等方面。 生物降解和水洗改造 本区原油成藏后较明显的改造作用就是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生物降解的结果,程度轻微的会出现基线“UCM”鼓包,中等者正构烷烃含量剧减,严重者饱和烃系列几乎完全消失。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

1、经溴化制得溴代十二烷,再加二甲胺化生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胺(叔胺),取十二烷基二甲胺213份,在不超过100~110度温度下投加氯化苄125份,在120度加热2h可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然后冷却成固体。因该工艺回收使用溴氢酸和二甲胺,所以无三废。此工艺特点是反应温度较低,时间短,收率高(90%以上)。

2、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属于含氯消毒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含有氯离子,该杀菌剂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十二叔胺与氯甲烷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得,溶于水后形成氯离子和十二烷基三甲基胺的加离子,其结构中有胺根,具有强烈的吸附性,溶于水后立即包裹细菌,促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细菌。

3、由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与氯化苄季铵化缩合制得。或者采用十二醇和二甲胺为原料,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催化氨化制得。最后更新:2015-06-28 20:40:56 氯化苄烷铵 - 性状 权威数据 可信数据 本品为白色蜡状固体或黄色胶状体;水溶液显中性或弱碱性反应,振摇时产生多量泡沫。

C13H220是什么化学物质?

这是十二烷二酸 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化学性质 白色粉末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27-129℃,沸点254℃(0kPa),245℃(33kPa),摩尔燃烧热740MJ/mol。在水中溶解度小,热稳定性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