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中和反应。生成甲基苯二磺酸氢铵和水。滴一滴氨水到红色的石蕊试纸上,试纸就变成蓝色,说明氨水是有碱性的,这是因为溶解在水里的氨有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具有碱性的化合物,也就是氢氧化铵。
反应。氨水是一种弱碱,当然能与酸反应,大黄酸即甲基苯二磺酸和氨水反应,这是一个中和反应。生成甲基苯二磺酸氢铵和水。
最后,加成胺化主要针对高度活泼的化合物,如甲基胺和丙烯腈的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衍生物:(CH3)2NH与CH2=CHCN反应生成(CH3)2NCH2CH2CN。
CH3O)2SO2+2NH3+H2O→[(CH3)2NH2]2SO4。硫酸二甲酯(也称为丁硫酸二甲酯、甲基亚磺酸二甲酯)的化学式为(CH3O)2SO2,氨水(氢氧化铵溶液)的化学式为NH4OH,产物为二甲基胺硫酸盐([(CH3)2NH2]2SO4)。
以甲苯为原料,进行硝化,此时主要生成对硝基甲苯,也副产邻硝基甲苯,分离后,将对硝基甲苯还原,生成对氨基甲苯,最后磺化而得。
甲苯首先通过磺化反应转化为对甲苯磺酸钠(12)和对甲苯磺酸。随后,对甲苯磺酸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氯化、硝化以及还原,最终得到关键中间体3-氨基-6-氯甲苯-4-磺酸(CLT酸,编号13)。另一种途径,甲苯经过两次磺化,生成甲苯-2,4-二磺酸,然后通过氧化处理,得到苯甲醛-2,4-二磺酸(14)。
由苯胺与硫酸反应成盐再转位而得。将苯胺滴入浓硫酸中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冷水中,得到对氨基苯磺酸的无色沉淀。冷却后过滤,干燥得对氨基苯磺酸。
通过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来产生溴的取代产物。溴原子会取代4氨基苯磺酸上的磺酸根基团中的氢原子,形成4氨基苯磺酸的溴代物。需要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水、有机溶剂等,并需要加热和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个化合物在化学界有特定的EINECS编码,即204-482-5,同时对应CAS号为133-74-4。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染料、药物和分析试剂中,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对氨基苯磺酸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备各种染料,如苯胺染料,同时在医药领域,它被用于合成抗生素和抗疟疾药物。
以下是两种制备3-氨基苯酚的方法:方法一:首先,取间氨基苯磺酸溶解于水中制成浆状,然后加热至60℃。在这个温度下,逐渐滴加烧碱溶液,调节pH值至7至8。过滤后得到间氨基苯磺酸盐,将其溶液慢慢加入浓烧碱水溶液中。在270℃下反应,直到不再生成Na2SO3为止。接着,用水稀释过滤,去除Na2SO3残渣。
是同类药物,酸根不同,药理作用相同,体内代谢时间会有所区别。
主要成份都是氨氯地平这种降压药。不同之处仅仅是取代基不同,一个是苯环取代了磺酸基的一个氢原子;另一个是甲基取代了磺酸基的氢原子。苯环比甲基的分子量大,空间位阻更大,释放药物的速度更慢,时间更持久。更适合高血压这种慢性病的平稳、持续而缓慢的给药方式。
根据你上面提供的情况,甲磺酸氨录地平片和苯磺酸氨录地平片,作用机理相同,可以替换,如果你吃甲磺酸氨录地平一次,两片苯磺酸氨录地平也可以这么服用,或者去医院咨询。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关键成分全是氨氯地平这类降血压药。不同点只是是官能团不一样,一个是苯环替代了磺酸基的一个氢原子;另一个是羟基替代了磺酸基的氢原子。苯环比羟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室内空间位阻更大,释放出来药品的速率变慢,时间更长久。
母体是是一样的,只是修饰的酸根不一样(化学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母体是一个东西),一个是苯磺酸,一个是甲基磺酸。有研究表明,由于甲磺酸氨氯地平带有一个结晶水,在仿胃酸溶液当中,其溶出度要稍微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生物利用度稍微高一点。
氨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是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消旋体分子中进行手性拆分,将容易引起水肿等副反应而没有降压作用的右旋体拆除,保留有降压作用的左旋体。其他方面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基本无差别。
1、你好,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这个都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联合使用,但是这个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期间按时复查。
2、在控制用量的前题下,能同时服用,也只能是短时的几次同服。从长远来看,同类药物同服疗效不会比单用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很难控制稳定而有效的服药剂量,当病情变化时,疗效会更差。所以权衡利弊还是不提倡同时服用同类药物。
3、这两种药都是降压作用,不知你的血压有多高,建议最好在医生检查后,根据病情遵照医嘱服药比较安全。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这等于加大了药量,会使血压下降过快而发生意外。联合治疗会影响供血的。应按医嘱坚持正规服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