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2)

1、“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2、空气的密度是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是9g/cm3=7900kg/m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

3、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4、此时金箍棒的体积V=V=0.043 m3,质量不变,此时金箍棒的密度ρ===157×103 kg/m3,因157×103 kg/m325×103 kg/m3,故地球上没有此种物质。

5、③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固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对规则物体用直尺测出体积V,不规则物体借助于水和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理解密度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归纳总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使用时要注意平衡螺母和游码的使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学习目标:知道密度的概念,解释常见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会用天平 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密度: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换算,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以上知识点是教科版初二八年级上册物理的核心内容,建议结合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如需电子版资料,请通过提供的链接进行下载。

【常用】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本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这根金箍棒的大小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用来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20,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5×103 kg/m3,地球上能找到做成此时的金箍棒的物质吗? 答案(1)金箍棒的质量m=13 500斤=6 750 kg, 金箍棒的密度ρ===85×103 kg/m3,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

物理教案:密度【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