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密度比蜡烛的密度大。根据查询精英家教网得知,水的密度比蜡烛的密度大。水的密度是010(kg/m3),而蜡烛的密度是0.910(kg/m3)。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可以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水的密度大。蜡烛的密度是0.9立方厘米每克,水的密度是1立方厘米每克。蜡烛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蜡烛不溶于水,若蜡烛滴到水中,蜡烛滴会浮出水面。蜡烛受热融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3、水的密度大。一支蜡烛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蜡烛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蜡烛不溶于水,若蜡烛滴到水中,蜡烛滴会浮出水面。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
下沉。因为随着蜡烛的消耗,蜡烛中铁钉占得比例越拉越大。
浮在水面上。因为蜡烛的密度是0.9*10的立方千克每立方米而水的密度是0*10的立方千克每立方米,所以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蜡烛,蜡烛不溶于水,若蜡烛滴到水中,蜡烛滴会浮出水面。
蜡烛密度小于水,且不互溶,因此会浮在水面上。
在现实生活中,轮船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通常来说,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的话,它们就会浮在上面。通过查询密度表,我们可以知道,蜡烛的密度只有0.9,而水的密度是1,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将蜡烛放入水中后,它会浮在上面。蜡烛燃烧后,蜡油滴入水中也会迅速凝结并浮在水面。
蜡烛比重比水轻,所以会浮在水面,想让它沉入水底,必须要借助别的东西。可以在蜡烛上面套上金属螺母,它就会坑下去了。
木块的密度通常取0.6*10^3kg/m 一般木块的密度是这个 但是特殊的木块有可能更轻或者个重。
在标准大气压下4度的密度最大! 水的密度:1克每立方厘米=1000千克每立方米 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水和冰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见图示。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
因为蜡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而油的密度是0.8克/立方厘米,所以蜡烛是沉在下面的。
因为木块和蜡块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重力也相等。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自身受到的重力,所以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它们没入水中的体积一样大。排除B、C。又因为蜡块密度大于木块,所以木块体积大于蜡块。所以在没入水中相同的体积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故选A。
蜡烛的密度是900kg/立米,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
蜡烛在固体时的密度约0.9克/立方厘米。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后因高温释放石蜡蒸气,得以逐渐变大。蜡烛在固体时的密度约0.9克/立方厘米。
因为蜡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而油的密度是0.8克/立方厘米,所以蜡烛是沉在下面的。
水的密度大。蜡烛的密度是0.9立方厘米每克,水的密度是1立方厘米每克。蜡烛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蜡烛不溶于水,若蜡烛滴到水中,蜡烛滴会浮出水面。蜡烛受热融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浮在水面上。因为蜡烛的密度是0.9*10的立方千克每立方米而水的密度是0*10的立方千克每立方米,所以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蜡烛,蜡烛不溶于水,若蜡烛滴到水中,蜡烛滴会浮出水面。
1、油的密度较大。煤油为碳原子数C11-C17的高沸点烃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饱和烃类,还含有不饱和烃和芳香烃;沸点(℃)为175-325;相对密度(水=1)为0.8-0;相对密度(空气=1)为5;溶解性为不溶于水、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2、因为蜡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而油的密度是0.8克/立方厘米,所以蜡烛是沉在下面的。
3、依次在杯中倒入水和食用油,因为水油不互溶,而油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油浮在上层,水在下层。当往杯中放入葡萄或者蜡烛,它将漂浮在水油分界线的位置。因为葡萄和蜡烛的密度都比水小,但和食用油接近甚至比食用油密度大,所以浮在分界线上。
4、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倒入水放入蜡烛,蜡烛浮在水面上;食用油密度也比水小,倒入食用油,油浮在水面(油跟水是不会混合起来的);蜡的密度是0.9,油油的密度是0.8,所以蜡沉入油的下面,这样一来结论是:葡萄或蜡烛悬浮在水和油的分界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