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题的初步结论

依据不同,意思一样。(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依据:m=PV (由于同种物质p一定,所以体积V越大,质量m越大。

我认为物理实验的结论分两种,一种定性,一定是定量结论。一般来说,实验的初步结论一般格式是,……越大,……越大实验的进一步结论是:……一定,……与……成正比。

初步得出结论,可以是定性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试验数据可得,指的是定量的分析,定量的结论希望对你有帮助初步结论就是本次实验的直接结果;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就是需要你通过实验得出一个例如公式,定理这样规律性的东西。

物理分析表格时“初步得出结论”为直接结论,低层次表象结论;而“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是进一步分析,进行细化,或是更高一层的理论总结,升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

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2)由于新课程理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冲突,学生对探究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

这根金箍棒的大小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用来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20,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5×103 kg/m3,地球上能找到做成此时的金箍棒的物质吗? 答案(1)金箍棒的质量m=13 500斤=6 750 kg, 金箍棒的密度ρ===85×103 kg/m3,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八(2)班同学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

1、步骤:(1)将挂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的小铁块浸没在水中;(2)继续增加小铁块浸没的深度,不触底和侧壁;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无关。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重心。铁块浸入水中,只会沉没在容器底中,此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应该等于自身体积,排开水的体积除以容器底面积即可得到增加的高度。

3、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不是漂浮。当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因此铁块会沉底。沉底的铁块在静止状态下,浮力等于零,因为它已经完全沉入水中,没有部分露出水面。

密度教学设计(2)

1、“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3、空气的密度是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是9g/cm3=7900kg/m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

4、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教材安排,首先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长方形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而得出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是固定的结论。然后通过松木块重复验证,得到相同结论。本教学设计从物质气味和颜色特征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猜想假设、计划制定、实验验证等方式获得密度概念。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材内容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育的核心概念,是学习液体压力、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即使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将掌握要求调整为理解,密度的重要性并未减弱。作为初中生首次接触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概念,密度的学习对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学物理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年级物理___册第___章第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方面来说这节课。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初中《重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优秀范文1 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例如,通过摩擦力大搜索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实例,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同时,通过辩论赛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结来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说课稿强调了教师如何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1、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2、【学情预设】: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3、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4、⑵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5、如图24(甲)所示,金属块A在水块B上,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将金属块放入水中,容器底对金属块的支持力是2牛;木块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24(乙)所示。已知木块的体积是金属块体积的5倍,求:金属的密度和木块的重力。

密度的初步结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