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ρ=mV。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密度的公式ρ=mV;实验中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则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2、零;左(2)2;10;0.62 (3)方案一:把小木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承接溢出来的水,测出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V 水 ,则小木块的质量 M =m 水 =ρ 水 V 水 。
3、请你仅... 小亮想测出小木块﹙密度比水的小,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的密度。除了此木块,老师还给他提供了以下器材﹕与木块体积相同的铜块,足够大的量筒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P水﹚。请你仅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测量这个木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⑴写出实验步骤及其所需的物理量。。
4、探究课题: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装水),量筒,小石块,砝码盒 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游码移至0刻度,调节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小石子的质量m(g),记录数据。③把烧杯中的水适当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cm^3),记录数据。
5、ρ= m/ V;天平;质量、体积。 试题分析: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密度的公式ρ=m/V;实验中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体积。
1、用天平测一块石头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4所示;用量筒测石块体积,量筒内原有40cm2的水,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 ,石块的密度为 g/cm3。
2、、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由相应公式(V=Sh=πD2h/4)计算出体积V。
3、0河池)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
4、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1 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1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
5、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6、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出这块石蜡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的原理和主要步骤,并导出计算石蜡的密度的公式。
【设计意图】:为后面讲密度的概念做铺垫。 (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和图像,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实验并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请为她设计出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3)写出利用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的过程。
表格是以行和列组合的形式来表示实验数据和统计结果的一种方式。学位论文使用表格,可以使数据、结果更加醒目,便于读者掌握重点,了解变化,对比异同。此外,表格将众多、繁杂的数据分集中在一起,使之系统化、简约化,可以节省文字和篇幅。
成都)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甲 5 (11达州)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