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时,它主要兴奋M胆碱受体,而稍大剂量则能同时作用于N胆碱受体。其药效主要体现在M样作用上,表现为血管扩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血压下降。此外,它还影响胃肠道、支气管、泌尿道和胆道平滑肌的活动,引起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泪腺、汗腺、消化腺和支气管腺体分泌的增加。
氯化乙酰胆碱是一种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系列血管痉挛性疾病,例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和栓塞性脉管炎。它也适用于辅助治疗耳鸣、耳聋和耳病性眩晕等耳部问题。使用方法方面,氯化乙酰胆碱通常以肌注的方式给药,每次剂量为0.1克,需要将其溶解在注射用水中进行注射。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栓塞性脉管炎以及治疗耳鸣、耳聋、耳病性眩晕等。 用法及用量:肌注:每次0.1g,用注射用水溶解。不良反应和注意:可有恶心、出汗、尿意等。支气管哮喘、溃疡病患者忌用。
氯化乙酰胆碱为M、N胆碱受体激动药,选择性低,作用广泛、短暂。小剂量即可明显兴奋M胆碱受体,剂量稍大时,也激动N胆碱受体。M样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降低,胃肠道、支气管、泌尿道和胆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泪腺、汗腺、消化腺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等。
氯化胆碱是一种关键的营养物质,源自卵磷脂,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护,以及脂质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肝脏脂肪的积累。它是乙酰胆碱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蛋氨酸合成过程中甲基的提供。
氯化胆碱是胆碱的盐酸盐,它是生物体中乙酰胆碱、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关键成分。 氯化胆碱能促进脂肪运输,提高肝脏的脂肪代谢能力,并参与神经传导过程。 它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肉蛋品质、降低饲料消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氯化胆碱是胆碱的盐酸盐,它是生物体中乙酰胆碱、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关键成分。 氯化胆碱能促进脂肪运输,提高肝脏的脂肪代谢能力,并参与神经传导过程。 它在促进动物生长、提升肉蛋品质以及降低饲料消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氯化胆碱是胆碱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 在动物体内,氯化胆碱对于保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它参与脂质代谢,并能预防肝脏内脂肪的积累。 胆碱是乙酰胆碱这一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成分,同时,在合成蛋氨酸的过程中,胆碱还作为甲基供体发挥作用。
3、氯化胆碱在医学上被用作治疗脂肪肝和肝硬化的药物。在农业领域,它作为家禽和牲畜的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蛋和仔畜的产量,以及提高禽畜和鱼类的生长速度。储存氯化胆碱水剂时,必须确保温度不低于-12℃,防止其结晶并堵塞管道。
4、氯化胆碱是动物体内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参与调节动物体内脂肪代谢和转化,刺激肝内抗体生成,预防肝脏、胃脏中脂肪沉积及组织变性,在动物体内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用于诊断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相应的雾化药物,比如临床上多选择组胺或者乙酰甲胆碱。测量病人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量3次,其平均值作为基础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支气管炎激起实验介绍: 1。实验方式 先加肺量计测量BPT前的肺换气功能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常见指标值为第一秒用劲呼吸量(FEV-1)和肺功能;随后用喷雾机将对比液和抗原体液或是非特异性刺激剂输出,病人立即经口或用呼吸面罩吸进;吸进抗原体后15~20Min复诊FEV-1。无反映者可增加抗原体量再次实验。
气道激发试验是通过给予受试者一定量的刺激物(如过敏原、化学物质等),以引起气道发生收缩反应,并通过测量气道收缩时的一系列指标,如气道阻力、肺功能指标等,来评估气道的反应性。气道激发试验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要先测定肺功能,如果肺部功能很差(FEV1/FVC%小于70%),激发实验最好别做,还是做舒张试验较安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注意事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须在哮喘缓解期进行,试验前基础FEV1/FVC≥70%。(2)试验前停用支气管扩张剂12h,抗组胺药24h,糖皮质激素口服停用24h,吸入停用12h。
预测病情进展:激发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儿童哮喘的病情进展。如果儿童在激发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气道反应性,他们可能更容易出现哮喘发作,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总之,儿童激发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对于评估儿童哮喘的病情、指导治疗和预测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气管激发试验具有一定危险性。试验时吸入激发物浓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应备有急救器械和药品,如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与输液设备、吸入型 b 2 -受体兴奋剂、注射用肾上腺素等。试验时需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场。禁忌症 有心或(和)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妊娠等,一般不适宜作此试验。
1、氯化乙酰胆碱为M、N胆碱受体激动药,选择性低,作用广泛、短暂。小剂量即可明显兴奋M胆碱受体,剂量稍大时,也激动N胆碱受体。M样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降低,胃肠道、支气管、泌尿道和胆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泪腺、汗腺、消化腺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等。
2、氯化乙酰胆碱是一种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系列血管痉挛性疾病,例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和栓塞性脉管炎。它也适用于辅助治疗耳鸣、耳聋和耳病性眩晕等耳部问题。使用方法方面,氯化乙酰胆碱通常以肌注的方式给药,每次剂量为0.1克,需要将其溶解在注射用水中进行注射。
3、这个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866克/摩尔。在安全和风险方面,氯化乙酰胆碱的使用需特别注意,它被标记为具有一定的风险,具体的危险等级为R36/37/38。这表明它可能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并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皮肤过敏。
4、药品对受体的作用:氯化乙酰胆碱(Ach):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可兴奋M受体,使小肠收缩幅度增加,蠕动加强。阿托品(Atro):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单独用药对肠管无作用,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低。
5、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栓塞性脉管炎以及治疗耳鸣、耳聋、耳病性眩晕等。 用法及用量:肌注:每次0.1g,用注射用水溶解。不良反应和注意:可有恶心、出汗、尿意等。支气管哮喘、溃疡病患者忌用。
6、氯化乙酰胆碱。氯化乙酰胆碱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于治疗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栓塞性脉管炎以及治疗耳鸣,耳聋,耳病性眩晕等。氯化乙酰胆碱为M,N胆碱受体激动药,选择性低,作用广泛,短暂。小剂量即可明显兴奋M胆碱受体,剂量稍大时,也激动N胆碱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