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的工程分类依据开挖方法及开挖难易程度进行划分,总共分为四类。Ⅰ类土包括砂土和种植土,自然湿密度范围在1650~1750kg/m,这类土可以用铁锹进行挖掘,有时需要稍微踩踏帮助开挖。
水利工程地基土质的分类 水利工程地基土质主要包括三大类:强透水、弱透水和不适水。不同种类的土质存在各不相同的排水要求。所以,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应对施工现场土质及地下水位等具体资料数据进行仔细了解,例如:挖坑及钻探的方法。通过获取土样作为水利工程基坑施工的重要依据。
单元工程划分:根据工程设计结构或施工检查验收的区、段划分单元工程,每一区、段为一个单元工程。工序安排:主要工序包括表土及土质岸坡清理、软基和土质岸坡开挖。质量标准:表土及土质岸坡清理的施工质量标准参见表3;软基或土质岸坡开挖的施工质量标准参见表4。
本题考查的是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广义的土包含岩石和一般意义的土,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广义的土。土质的级别为4级,岩石的级别为12级。
分类:一类土指砂、腐殖土等; 二类土指黄土类、软盐渍土和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三类土指粘土或冰粘土、重壤土、粗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四类土指硬粘上、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冰碛粘土、泥板岩等。
Ⅲ类土的自然湿密度为1800~1950kg/m,包含壤土、淤泥和含有根系的种植土。开挖时需要用到镐或三齿耙,有时也需要用铁锹并加大力量配合脚踩。Ⅳ类土则包括坚硬黏土、砾质黏土和含卵石的黏土,自然湿密度介于1900~2100kg/m。这种土的开挖需要使用镐、三齿耙等工具,有时甚至需要更大力量。
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为61~8 kN/m。 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为67~95 kN/m。 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为58~7 kN/m。
种植土的密度因土壤的成分、结构、湿度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其密度在2到8克/立方厘米之间。种植土的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土壤类型对种植土的密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型的土壤,其颗粒大小、结构、矿物质含量等因素都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其密度。
那要看是什么种植土了,土的松散度和密度都是不同的。一般粘性土ρ= 8-0g/cm3;砂土ρ=6-0g/cm3;腐殖土ρ=5-7g/cm3,这是天然的压实密度。
一立方米普通种植土的重量可以超过3吨,具体取决于土的密度。例如,砂土和粘土的密度通常为4吨/立方米,因此一立方米的这类土壤大约重1400公斤。
1、小型乔木(如小型果树):通常需要至少60厘米的土壤深度,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 中型乔木(如枫树、樱花树):一般需要80-100厘米的土壤深度,以支持它们健康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土的具体要求包括矿物质含量达到45%,有机质含量为5%,空气比例20%,水分比例30%。理想的土壤团粒大小应在1到5毫米之间。同时,土壤的酸碱度需适中,排水性能良好,质地疏松且肥沃,不含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也无任何有毒物质。对于土壤的改良,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
3、一般要求:绿化种植土壤应具备常规土壤的外观,有一定疏松度、无明显可视杂物、常规土色、无明显异味。绿化种植土壤有效土层应符合CJJ 82-2012中表1规定的相关土层厚度要求。
4、要求:种植土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改善方法:可通过添加沙子或有机材料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防止积水导致的植物根部腐烂。 肥力:要求:富含养分,提供草坪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升方法:可添加腐殖质、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满足草坪植物的生长需求。
5、绿化草坪种植土的厚度应该在10厘米(4英寸)至20厘米(8英寸)之间。以下是关于绿化草坪种植土厚度的详细建议:最低厚度:10厘米(4英寸)。这个厚度是绿化草坪种植土的最低要求,能够基本满足草坪草根系的生长需求,并有助于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推荐厚度:15厘米(6英寸)至20厘米(8英寸)。

1、黄瓜种植模式采用大小行种植,其中小行距为40厘米,大行距为80厘米,而株距则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在种植前,需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进行深翻整地。施用足够的基肥,包括过磷酸钙5-5公斤每立方米和磷酸二铵2-3公斤每立方米。之后,进行畦宽为2米的畦面制作。
2、定植:定植时应控制好植株间距,行距为60厘米,株距约为30厘米,每亩种植大约2700株黄瓜。在起苗前,应对苗床进行一次75%百菌清消毒。田间管理: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5至32℃。黄瓜生长点若在早上无露珠或中午叶面略显蔫,应立即膜下浇水。
3、露地种植:一般行距在60 - 80厘米左右,株距25 - 30厘米。这样的间距能保证黄瓜植株有充足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及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黄瓜健康生长。 大棚种植:行距通常保持在70 - 90厘米,株距20 - 25厘米。
桑葚树种植要求的湿度: 湿度应从升温开始至幼果出现时保持在60%为宜。若湿度过大,可通过覆盖地膜和通顶风来降低湿度。 在果实由白转红时,室内湿度应控制在40%,最高不超过50%。湿度过高易引发白果病,湿度过低可能导致大量落果。 在果实转红至采收期,保持室内稳定湿度和温度至关重要。
温度范围:桑葚生长适宜的温度在4°C到30°C之间。超过40°C的生长环境会抑制其生长,而温度降到12°C以下时,果桑树的叶片会脱落,进入休眠期。不过,原产于北方高纬度的桑葚可以耐受40°C的低温,但早春晚霜可能会使萌芽受冻。综上所述,桑葚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土壤湿润、温度适宜的地方。
温度条件:桑葚树适宜的种植温度为28~30 °C。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桑葚树的生长速度较快,有利于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同时,桑葚树的生根时间主要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及4月至6月上旬,这些时间段内应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8到30度之间。温度不能高于40度或低于5度,以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吸收机能。光照充足的地方: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桑葚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有助于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土壤含水量丰富的区域:水分是桑葚树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
温度:桑葚树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可在四至三十度的环境中生长。为促使其萌芽,气温应保持在十二度以上,冬季温度不宜低于零度。夏季高温应控制在四十度以下。 光照:桑葚树在花期和果期需要充足的光照。虽然能耐一定程度的阴凉,但长时间缺乏直射光会影响生长。
桑葚树种植要求的湿度:湿度从升温开始至幼果出现以保持在60%为宜,湿度过大时可通过覆盖地膜和通顶风降低湿度,在果实由白转红时室内湿度控制在40%,最高不超过50%。湿度过高易引起白果病,湿度过低可导致大量落果,所以在果实转红到采收期,掌握好室内稳定的湿度和温度至关重要。桑葚结果早、产量高。
土的密度因种类和状态而异,一般范围在5至5 g/cm3之间。请注意,上述密度值是在标准条件下的近似值,实际密度可能会因材料的纯度、温度、湿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干密度计算公式:F=(G+G动)。干密度指的是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一般常在4~7g/cm3。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土的天然密度如下:根据不同土而定,因密度不同。一般粘性土ρ=8-0克/立方厘米;砂土ρ=6-0克/立方厘米;腐殖土ρ=5-7克/立方厘米,这是天然密度。质量等于体积与密度之积(m=ρv),以一立方粘土为例:土一般密度是4克/立方厘米,1立方米是4吨。
土的密度一般在1,000千克/立方米到1,800千克/立方米之间。不同种类的土,其密度有所不同:沙土:密度通常较低,约为1,500千克/立方米以下。沙土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空隙多,因此密度相对较小。壤土:密度通常在1,500千克/立方米到1,700千克/立方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