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北缘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远离大陆边缘,形成的构造环境应为大陆内部,形成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下地壳物质,为张理刚等划分的高级下地壳型基底物质(张理刚等,1993)。
2、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为钙碱系列的S型花岗岩,具壳源为主的花岗岩特征,值得提出的是一个样品落在了非造山区(5区),属非造山区的A型花岗岩,应引起重视。
3、花岗岩源岩讨论及其对基底的示踪 在研究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中的锆石时发现,部分锆石有继承核,说明岩体由壳源物质重熔形成。Williams(1995)指出继承锆石核的比例随岩石的基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4、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属于钙碱性系列的S型花岗岩,并以壳源为主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样品位于非造山区(5区),属于非造山区的A型花岗岩,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
1、流纹斑岩是潜火山岩的一种,成分与流纹岩相当。通常呈灰色、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主要为透长石及石英,常具熔蚀边,有时含少量具暗化边的黑云母或角闪石斑晶;基质为脱玻化。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构造。
2、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7米,坝顶长度554米,坝基岩石为流纹斑岩,坝体工程量65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 富春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桐庐县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上,坝址在七里垅峡口故又称七里垅水电站。上距新安江水电站约60km,下距杭州市110余km。
3、这里是一个风景秀美,鸟语花香的海岛公园,岛上拥有晚侏罗统浅流纹斑岩,放眼望去,茫茫海景,一望无际,海天一色,岛上林木苍翠,植被繁茂,景色十分宜人。

由此可以认为,该铜钼矿床的浅部赤铁矿微细网脉铜矿化为低温,深部石英细脉铜钼矿化为中偏高温,整体属中温热液型矿床,因此总体上具有中温低盐度的特点。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该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见表4-6,δS34值为0.2‰~162‰,平均93‰,均为正值,以富集重硫为特征。与自然界的δS34值进行对比,得出该矿床的硫同位素分布特征与岩浆硫与沉积硫相似。
0万区域化探金元素异常特征 1:20万区域化探HS-2号异常综合元素异常面积116km2。按金元素异常等值线2×10-9圈定异常,分布面积80km2,成北东方向延伸,有3个浓集中心,强度分别为13×10-61×10-69×10-9(图3-2)。除Au元素异常外,还有Cu、As、Ag等元素异常。
矿床特征元素组合:Au、Ag、As、Sb、Hg、Cu、Pb、Zn、Bi、Co、Ni、Mo、Mn。
SEDEX型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矿石组成 SEDEX矿床主要经济组分是赋存于层状矿石矿物闪锌矿和方铅矿中的Zn、Pb和Ag组分。最高品位的Pb+Zn矿石一般在喷气口和层状矿石的过渡地带。这主要是由于贱金属及与矿石有关的元素(如Hg、As和Sb)在喷气口被淋滤,随后在靠近喷气口的层状岩相中重新沉淀下来。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为比较代家庄铅锌矿床与西成地区主要类型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我们系统测定了部分矿床的硫、铅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发现代家庄与西成矿田主要类型铅锌矿床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1、矽卡岩钼矿体:与锌矿体相似同受接触带构造及矽卡岩带控制,矿体展布范围、形态和产状与锌矿体大体相当,以Ⅲ-22+23矿体最大。该矿体与Ⅱ-Ⅱ-2锌矿体紧密相伴,呈半环状沿斑岩主体接触带展布,在北部与Ⅱ-3钼矿体连为一体,矿体最长955m,斜深630m,厚171m,平均品位为0.128%。
2、通过勘探证实磁异常主要由磁铁矿-闪锌矿引起,闪锌矿虽无磁性,但借助它于磁铁矿的共生关系,间接找到了闪锌矿,并进一步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赋存在流纹斑岩及其附近的片麻岩、矽卡岩等蚀变围岩之中。锌、银矿以接触交代型为主,赋存于外带矽卡岩、蚀变白云岩及裂隙破碎带中。
3、按地理位置燕辽成矿带钼(铜)矿床可分为辽西和冀北两段。辽西和冀北地区成矿元素组合相似,均以钼、铜、铅、锌、铁、金、银为主,但辽西地区以钼多金属矿床为主,如杨家杖子、兰家沟、肖家营子等钼矿床;冀北地区以铜、钼矿床为主,如寿王坟、小寺沟、撒岱沟门、大庄科等。
4、该类矿床是指由产于各类地质体裂隙中含辉钼矿脉组成的矿床。最常见的是石英脉型,如浙江石坪川石英脉型钼矿、江西大龙山和浒坑石英脉型钨钼矿床,次为碳酸盐岩型、伟晶岩型,如陕西的黄龙铺碳酸盐岩型钼矿。中国的钼矿床主要分布于东秦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燕辽矿带。
5、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20世纪50~60年代,根据接触交代成矿理论,探明了杨家杖子、松北和新台门大中型钼矿床及其一批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点),初步确立了杨家杖子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集区地位。在杨家杖子矿区外围发现和探明了八家子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老虎沟铜(钼)矿床、老虎洞多金属矿床及其一批中小型矿床(点)。
6、拆离滑脱带是重要的找矿构造,河北省已经发现的大型矿床,如大湾锌钼矿、峪耳崖金矿、上明峪金矿、廉巴岭铅锌矿、尖宝山金矿等均与拆离滑脱带构造控矿有关。
围岩的岩石组合为酸性的次火山岩,钙碱性的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属S型花岗岩。岩相为超浅成侵入相,并经过热液角砾岩化作用改造。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受热液角砾岩筒内外接触带、热液角砾岩断裂和褶皱构造控制。矿石可划分出筒状角砾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
找斑岩型金矿的主攻方向应是独立金矿,即角砾岩化斑岩型独立金。
角砾岩型金矿床热液蚀变复杂,主要类型有硅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浊沸石化和萤石化。其中硅化贯穿于热液蚀变全过程,正长石化主要发育于热液活动的早中期,尤其是中期的主成矿阶段,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方解石化在矿化晚期阶段显著,可以做为成矿作用终止的标志。 蚀变分带包括中心式面状和带状。
一)斑岩型 晋东北地区多金属矿床系列中是否有斑岩型矿床,至目前还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除有人(陈平,1996)将繁峙县后峪铜钼矿床归属斑岩型矿床类型之外,孟令山等(1988)曾将隐爆角砾岩型矿床也作为“类似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一般形成在活动大陆边缘。
含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多呈团块状产出,赋存于角砾岩胶结物中,矿石中铜及铅的含量很低。
并且具有垂直分带的分布特征,一般从浅到深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脉状、细脉浸染状热液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 5)由于受折离构造的控制,赋矿围岩具有多层位的特征,目前已知的赋矿层位有中元古界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等。
在WorldView-2 853 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影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较均一的背景色调上出现的一条狭窄、浅或较深色调的线性影像,且直角水系标志特征较为明显(图17)。根据地表观察和钻孔揭露,该断裂是一条N倾的逆断层。F2也是莫阿特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层分界线。
遥感影像信息是地壳物质组成、分布现态的反映,主要影像特征有线形构造、环形构造和与蚀变区带相对应的浅色异常色调(图4-9)。它是识别地质构造、认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进行找矿预测的有效方法。
为进一步从图像中提取碳酸盐、粘土矿物的信息,选取SWIR波段作为特征波段,进行MNF降维及PPI端元提取。油气蚀变信息属于微弱信息,为保证基于矿物端元的填图精度,必须保证矿物端元的正确提取与识别。
ETM数据只能提供一些铁锰成分异常和羟基蚀变矿物异常等一些笼统的信息,而ASTER的波段划分更精细,能够提供更为明确的矿物信息。常见矿物的特征吸收带集中在2~3μm之间(图9-1),即在ASTER的5~9波段之间,而ASTER的第4波段尽管没有特征吸收存在,但它是地质体反射率统计差异最大的遥感窗口。
含碳酸根矿物主要有五个特征吸收谱带(波长9~55μm),较强的两个在35μm和55μm波长处(称为碳酸根谱带),相对较弱的在9μm、0μm、16μm波长处。 蚀变信息提取步骤: 首先,将遥感图像按研究区坐标范围进行裁剪。 第二,进行铁染信息的提取。
实践证明,遥感信息能使人们快速地缩小找矿靶区,发现有意义的遥感地质异常,从而提高找矿命中率。为了从整体上了解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特征及蚀变特征,课题组自2000年起先后购买了该地区的1:5万TM,ETM,SPOT,快鸟等遥感数据,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解译,从宏观上指导了金矿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