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就是烯烃双键碳上两个大的基团在一边,另外两个小的基团在另一边,同样E就是一个烯碳上大的基团和另一个烯碳上小的基团在一边,一般来讲Z,E和顺反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2-甲基-2-丁烯。
2、在烯烃的命名中,ZE构型描述了双键两端相同基团的位置关系。当这些基团位于双键同侧时,称为Z型;当它们位于双键异侧时,称为E型。 ZE构型与顺反异构有所相似,都描述了分子中基团的空间排列。
3、在双键异侧,故为(e)构型,又因为相同基团(ch3-)在双键同侧,也可称为顺式构型。同理,(2)式既是(z)构型,又可称为反式构型。由此可见,顺、反与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烯烃几何构型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对应关系。即顺式不一定是z构型,而反式不一定是e构型。
4、一般来讲Z,E和顺反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2-甲基-2-丁烯(见图),假若两个烯碳中3号C上的乙基和2号C上的甲基处于同一边,那么从Z,E来看由于两个较大的基团处同一边,所以是Z型,但从顺反角度来看,由于两个C上的甲基处于相反位置,反而是反型。
5、当两个原子上的“较优”原子或基处于双键的同顺时,其构型用Z(德文zusammen,同一侧之意)表示,称为Z式。“较优”原子或基在异侧时,其构型用E(德文entgegen,相反之意)表示,称为E式。然后在相应烯烃名称之前分别冠以“(Z)-”或“(E)-”,即得全称。
6、2-丁烯的同分异构体用Z型和E型来表示。Z型就是烯烃双键碳上两个大的基团在一边,另外两个小的基团在另一边,同样E就是一个烯碳上大的基团和另一个烯碳上小的基团在一边。对 2-丁烯来说,两个甲基在一边是Z型,一个甲基和一个氢在一边是E型。
1、在确定基团顺序时,首先在各个基团中寻找原子数量最多的原子进行对比。如果两个基团中的主要原子数量相同,那么我们接着比较它们各自的第二主要原子,以此类推,直到能够区分出大小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双键或三键时,可以将它们视为多个相同原子相连的结构,这样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排序。
2、一般按原子顺序排列,原子数大的为大。现在基团中找到原子数大的原子,比较,若相同,再比较二者第二大的原子,直到比出大小。对于双键或三键,则可认为是多个相同原子相连。
3、当最小基团投影到竖键上时,其他三个基团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顺时针为R构型,逆时针为S构型。
在排序官能团时,应按照原子序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对于同位素,质量数较高的排在前面。例如,在H、F、Cl、Br中,Br的序数高于Cl,Cl的序数高于F,F的序数高于H。 当排序含有多个原子的基团时,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该原子相连的第二个原子的质量数。
在命名有机化合物时,官能团的排列次序是根据它们的优先级来确定的。 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通常是:羧酸、磺酸、羧酸酯、酰卤、酰胺、酸酐、腈、醛、酮、醇、硫醇、酚、硫酚、差向胺、炔烃、烯烃、醚、硫醚、卤代烃、烷烃、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
有机物命名官能团优先顺序,参考如下:官能团优先顺序:羰基官能团(C=O): 羰基是有机分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能团,通常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它可以是酮(C=O在分子内部)或醛(C=O在分子末端)。羧基官能团(COOH): 羧基通常被视为次于羰基的官能团。
次序规则,也称为顺序规则,是有机化学中判断取代基或基团优先次序的一个重要规则,最早是为解决手性异构体命名问题,进行原子或原子团次序排列而提出的一个规则。其主要内容是: 由双键碳上直接相连的两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来决定,原子序数大者为优。若原子序数相同时,则比较相对原子质量数大小。
I. 在化学中,原子团的优先级排列遵循一定的规则,其顺序通常为:IBrClSPFONCDH。对于同位素,质量较高的原子会排在前面。II. 当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连接基团的优先级时,首先确定两个原子上的“较优”基团。
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甲烷是最简单的烃。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烃、醇、氨基酸、核酸等。
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依次比较与该原子相连接的第二个原子,第二个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个,依此类推。如原子团含有双键或叁键时, 则当作两个或三个单键看待。若参与比较顺序的原子的键不到4个,可以补充适量的原子顺序为0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