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悬浮,全部位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当于自身体积,所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底,说明浮力小于重力, 说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重力,而物体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说明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浮力大于重力,会上浮。错了;应该是浮力小于重力,下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G物=物体密度*V物*g;F浮=液体密度*V物*g;因为:V物、g相同,所以物体 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G物就大于F浮,重力大于浮力就下沉。
物体是否能够在水上漂浮、悬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量。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能够在水上漂浮、悬浮。因此,即便是重的物体,在水中能够排出足够的量,获得足够的浮力,也能在水上漂浮、悬浮。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就悬浮在液体中。
1、悬浮和浸没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在液面下,不同的是悬浮时,G=F浮力。
2、悬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水的密度。漂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水的密度。下沉:物体密度大于液体水的密度。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下沉静止后排开液体的密度乘以排开液体的体积。公式为,F浮=ρ液gV排。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时,ρ液gV排=m液g=m物g=ρ物v物g。
3、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说明物体密度小,液体密度大。当物体悬浮,全部位于液体中,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底,说明物体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4、物体有液体中的沉浮条件是: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漂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下沉。人的密度稍微大于水的密度了,也会下沉。但是会游泳的人通过呼吸调节肺部的空气,使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就可以漂浮了。
5、当物体浸于容器底部时,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实心木块放入水中不一定漂浮。实心木块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则漂浮,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则沉到容器底部,两者密度相等则悬浮。实心物体是沉还是浮,只需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
6、漂浮时,物体重力等于浮力,即物体密度乘物体体积等于液体密度乘V排液,而在漂浮条件下,V物大于V排液,所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抓住公式来解
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且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 ρ水gV=G=ρ球gV,得 ρ球=ρ水。
物体的密度:ρ物 液体的密度:ρ液 物体的体积:v物 浮力:F浮 第二个:F浮=ρ液gv排=G排 这个表达式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原式为:F浮=G排,即浮力与排开的液体重相等。也就是说,把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它排开多少N的液体,受到的浮力就是多少N。
漂浮法:F浮=G物(又叫平衡法)原理法:F浮=F↓-F↑(上下压力差)特例:当物体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即物体下部没有液体。此时物体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即F浮=0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浸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悬浮时有:F浮=G物,将该关系展开有:ρ液 v排g=ρ物 v物g,考虑到悬浮 时, v排= v物,即得到:ρ液=ρ物。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 ;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G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 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即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或者反过来说,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悬浮 当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时,F浮=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