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是植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有色物质,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泛,高等植物中大约有50多个科100余属的植物中含有醌类,集中分布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中。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来源于植物界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醌类、萜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酚酸类及氨基酸与酶等。
植物抗病毒蛋白:研究者们探索了植物病毒抑制物质,如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毒蛋白,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等,展示了它们在病毒防控方面的潜力。 菌物源天然产物:如杨树菇中抑制TMV侵染的蛋白质、毛头鬼伞的碱性蛋白等,其活性和氨基酸序列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机制。
植物提取物:植物是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许多植物的部分或整体都可以提取出有效成分,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例如,芦荟凝胶是从芦荟叶子中提取的,具有保湿和抗炎作用;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精油:精油是从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部位通过蒸馏或压榨方式提取的芳香物质。
1、与碘反应试验如下: 将5毫升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与2滴0.1N的碘-碘化钾溶液反应。用水稀释至颜色刚好能判别为止。用5毫升该溶液与刮勺尖那么多的硼砂反应,摇动,用5 毫升浓盐酸酸化,产生深绿色,特别是在未溶解的硼砂颗粒上产生的深绿色更为明显.这就表明是聚乙烯醇。
2、您想问的是为什么聚乙烯醇与碘反应后沉淀吗?聚乙烯醇具有水溶性,溶解不好。根据查询盖德化工网显示。PVA本身具有水溶性、低毒且可生物降解等溶解不好会出现胶团甚至硬块聚乙烯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外观是白色片状、絮状或粉末状固体,无味。非金属元素。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氧化的聚乙烯醇在1700-1800cm-1处有羰基吸收峰,其强度也与氧化程度成正比。氧化还原滴定法:将聚乙烯醇样品溶解在水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如亚硫酸钠),然后用氧化剂(如碘酸钾)滴定,可以确定聚乙烯醇的氧化程度。
4、加入1-2滴碘液,如出现蓝色团粒状通明体则没有完全溶解,反之,说明完全溶解。
5、硬脂酸:是一种脂肪酸,可在水中形成胶状物质,能够增稠碘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增稠碘溶液等水溶性溶液。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可用于制备增稠的水溶性溶液。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与碘溶液形成凝胶。
磺基水杨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对光敏感。高温时分解成酚和水杨酸。遇微量铁时即变粉红色。
铁离子的检测方法:1,(Fe3+)的检验方法:(1)加苯酚显紫红色(络合物)(2方程式见下)(2)加SCN-(离子)显血红色 (络合物)(3)加氢氧化钠有红褐色沉淀,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常温下):7~7 (4)NH4SCN试法:Fe3+与SCN-生成血红色具有不同组成的络离子。